[实用新型]气体钻井用常明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18026.3 | 申请日: | 2014-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4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 发明(设计)人: | 董仕明;邓虎;周长虹;肖洲;邓柯;王虎;廖兵;罗群;刘殿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7/18 | 分类号: | E21B7/18;F23G7/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钻井 明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油气田工程中,利用气体作为循环介质钻井时的一种气体钻井用常明火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钻井技术是欠平衡钻井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分支,是一种特殊的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国外,气体钻井已经成为其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在美国和加拿大,欠平衡钻井占其钻井总工作量的33%左右,其中实施气体钻井的井数占欠平衡钻井工作总量的30%左右。国内气体钻井自2005年起得到了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大幅提高机械钻速、发现与保护油气层、治理恶性井漏、降低钻井成本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气体钻井推广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储层气体钻井地层出气带来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储层气体钻井主要采用氮气、氮气雾化及氮气充气做为循环介质,惰性气体避免了井下燃爆的风险,但对于循环出井筒的天然气需要及时进行点火,避免天然气聚集造成地面燃爆。根据气体钻井相关标准要求,储层气体钻井在排砂管线出口需要点常明火,而现有技术中,现场使用的常明火装置通常都比较简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1、受自然条件限制,风吹、雨淋等恶劣天气很容易将常明火熄灭。作为气体钻井推广应用的主要区块,川渝地区一年四季雨水充沛,简陋的常明火装置无法阻挡风雨的侵蚀,导致频繁熄灭。
2、无法自动补充燃油,当燃油烧尽后需要人员近距离补充燃油、重新点火。在储层气体钻进期间,人员靠近出口存在安全隐患。气体钻井机械钻速快(10m/h)、环空返速高(20m/s),地层出气将瞬间在出口被点燃,若在人员靠近出口补充燃料、重新点火期间钻遇地层出气出口点火燃,存在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隐患。
3、燃料消耗大,且剩余燃油无法回收,经济环保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常明火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气体钻井用常明火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防风遮雨和远程补充燃料的功能,克服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消除人员出口补充燃油、重新点火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体钻井用常明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火器和储油器,所述燃火器上设置有防雨罩,燃火器包括燃火器本体和燃火器本体内设置的固定架,固定架中设置有可燃物,可燃物固定在固定架内;所述固定架包括三支钢钎,三支钢钎通过钢圈连接形成固定架;燃火器与储油器通过输油软管连接,输油软管两端分别连接燃火器的输油嘴和储油器的输油嘴,且输油软管与燃火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燃火器球阀,输油软管与储油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储油器球阀。
所述燃火器本体呈筒状结构,燃火器本体底部设有三个支脚。
所述储油器为圆桶状结构,储油器的顶部安装有油盖,储油器上设有提手。
所述防雨罩通过三个支架与燃火器本体固定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在燃火器上端设计有防雨罩,可起到防风遮雨的作用,抵御了风、雨等恶劣自然环境的侵蚀,减少了自然条件造成常明火熄灭的几率,拓展常明火装置的适用范围。
2、本实用新型燃火器与储油器通过输油软管连接,输油软管可任意设置长度,可实现远程自动补充燃油,保障了常明火的燃料供应,避免了由于燃料烧尽导致常明火熄灭,消除了人员在钻进期间出口补充燃油、重新点火过程中的重大安全隐患。
3、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架采用三支钢钎通过钢圈相连的设计,可以根据火焰大小的需求,在上面增减棉织物等可燃物,且对可燃物具有固定作用,使燃烧状态更稳定。如果采用其它结构的固定架,不仅影响点火效果,且不易增减棉织物等可燃物。
4、储油器和燃火器分开,可根据燃烧情况注入燃油,未使用的燃油保存在储油器中重复使用,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防雨罩,2、燃火器,3、钢钎,4、可燃物,5、燃火器球阀,6、输油软管,7、储油器球阀,8、储油器,9、油盖,10、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80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