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及具有连接器的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3994.7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8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彬;谢惠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煜森精密端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16 | 分类号: | H01R13/516;H01R13/40;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牟长林 |
地址: | 52385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具有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及具有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降低连接器高度,同时可与电子装置相互卡扣固定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电子产品便捷应用需求的日趋明显,进而引起各厂商的持续关注,由于各厂商为了提高电子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及扩充电子产品的功能,因此各式电子产品除了朝向轻薄短小的外型外,其结构及传输速度亦需不断增加,借以提更使用者于操作使用上的便利性。
由于电连接器结构用于连接电子产品间或电子产品内各元件之间的信号传输,因此电连接器结构在电子产品上的重要性已经不可言语,各厂商如何将电连接器结构于制造时易于组装,降低组装成本,同时又能兼顾电连接器结构的功效,已成为各厂商间相继竞争之处。
随着电子装置体积的缩小,因此可以容置电连接器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要如何让电连接器的体积缩小,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问题,此外,电子装置如何与电连接器间有效的连接设置且可以在这样的基础下仍然保持电连接器与电子装置间的连接强度,亦是目前亟需克服的问题。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结构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者,而亟待加以改良。
本案发明人鉴于上述现有结构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电连接器及具有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组装简单,可降低绝缘本体高度并提供电子装置相互卡扣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可与电子装置直接相互定位卡扣的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含有:
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的前端对接部设有数个导电端子容置槽;
数个导电端子,其包含有一插设固定于导电端子容置槽内的固定部,及自固定部两侧分别延伸的接触部及焊接部;
一壳体,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且该壳体前端形成有一将该绝缘本体前端对接部包覆的对接口,而壳体的顶面后端则设有一供电子装置定位用的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绝缘本体前端的对接部从侧面观之为一多角形结构,其符合微型USB电连接器的规格。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绝缘本体对接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夹持端子容置槽,该夹持端子容置槽结构呈一倒L形,且为一开口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其中该绝缘本体的夹持端子容置槽内设有一夹持端子,其自该绝缘本体的顶面朝底面方向插设于该夹持端子容置槽内。
上述实施例中,其中该夹持端子包含有一固定于夹持端子容置槽内的固定部,自固定部两端分别延伸的卡勾部及定位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外露于该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使其得以供对接连接器相互接触对接,而焊接部则外露于该绝缘本体后端。
上述实施例中,其中该夹持端子的固定部及定位部呈倒L型结构,使其得以插设于绝缘本体的夹持端子容置槽内,当夹持端子插设于夹持端子容置槽内后,该卡勾部外露于绝缘本体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壳体定位孔两侧则分别弯折延伸有一焊接部,而壳体顶面两侧则分别设有一供夹持端子的卡勾部穿设的穿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该导电端子容置槽自绝缘本体的对接口贯穿至绝缘本体后方。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连接器的电子装置,包含有:
一电路板;
一如上述的连接器,固定于该电路板上的一端;
一定位体,设有与该连接器壳体的定位孔相互对应的定位凸柱;
一外壳体,包覆上述元件。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及具有连接器的电子装置,降低绝缘本体高度,使电连接器的体积缩小,提高了电连接器与电子装置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局部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连接器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连接器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简单符号说明】
1 绝缘本体 11 对接部 12 导电端子容置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煜森精密端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煜森精密端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39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