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包机及其打包带粘合异常和收紧度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3919.0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6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太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18 | 分类号: | B65B13/18;B65B57/02;B65B51/0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包机 及其 打包 粘合 异常 收紧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包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打包机的打包带粘合异常和收紧度的检测装置及其带有该检测装置的打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包装操作流程,涉及到通过打包带捆扎打包物品的工序时,若需要对捆扎纸箱的打包带是否达到设定捆扎收紧度和打包带是否已经正常粘合进行检测,其普遍实施方式为:通过在打包机上加装RGB色差传感器,以检测纸箱表面是否存在捆扎机打上的打包带。但是,此种实施方式仍然无法监控当前打包带打在纸箱上的收紧度是否在预设值的范围之内,由此,为了保证纸箱的打包带的收紧度,往往需要增加包装人员后续检测该打包带的收紧度的工序,这样,不但增加包装人员的劳动强度,还会增加企业的包装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打包机的打包带粘合异常和收紧度的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打包机缺少监控打包带打在纸箱上的收紧度是否在预设值的范围之内的功能以致增加包装人员的劳动强度及企业的包装成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打包机的打包带粘合异常和收紧度的检测装置,所述打包机包括用以传送打包物品的传送带及跨设在该传送带上、用以将打包带捆扎在该打包物品的带框,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设于所述带框上并与所述传送带上的所述打包物品相对放置、用以供部件安装固定的固定支架;
活动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且靠近所述打包物品的一端、用以碰触检测捆扎在所述打包物品上的打包带的粘合情况和收紧度的接触件;
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接触件之间、用以使移动后的所述接触件回至检测前初始位置的回复机构;及
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并与所述接触件活动接触、用以感应分析所述接触件传递的打包带的粘合情况和收紧度的信息以判断捆扎在所述打包物品上的打包带的粘合异常情况和收紧度是否达到预设值的感应单元。
具体地,所述回复机构包括:
固设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安装座;
两端为转动连接、且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而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接触件上的转动连接件;
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而另一端抵顶在所述接触件的表面、用以使移动后的所述接触件平稳回至该接触件的初始位置的平衡支柱;及
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座而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接触件、用以使所述接触件弹性回至其初始位置的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第一转动件及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于其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沿其纵向方向自上而下开设有一活动槽,所述第二转动件于其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插入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所述活动槽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呈相对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连接件还包括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两者的连接销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上或所述第二连接端上的滑动轴承,所述连接销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的所述滑动轴承,或者所述连接销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上的所述滑动轴承。
较佳地,所述弹性件为拉伸弹簧。
具体地,所述感应单元包括用以检测所述接触件的转动角度并于所述接触件转动至预设角度时使其停止转动的检测开关。
较佳地,所述检测开关为接近开关或行程开关。
具体地,于所述接触件的靠近所述感应单元的一端朝内弯折有便于该接触件与所述感应单元接触及防止该接触件刮伤所述打包物品的第一弯折部,于所述接触件的另一端朝内弯折有防止该接触件刮伤所述打包物品的第二弯折部。
具体地,还包括与所述固定支架呈插接配合、用以调节所述固定支架伸出所述带框的长度并使该固定支架固设在所述带框上的调节固定块,所述调节固定块包括有供所述固定支架活动插入的调节腔及用以定位所述固定支架伸出所述带框的长度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自该调节固定块的顶端穿入至所述调节腔并可移动抵顶所述固定支架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39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π水生成系统
- 下一篇:电解电絮凝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