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波长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0848.9 | 申请日: | 2014-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0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萃;闫丽娟;张宁宁;吕静贤;丁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4 | 分类号: | G02F1/1334;G02B6/2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波长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多波长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光纤传输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利用波分复用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在发送端经复用器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在接收端,经解复用器将各种波长的光载波分离,然后由光接收机作进一步处理以恢复原信号,波分复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种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光纤传输的速率和容量,而光波分复用、解复用器已成为其中的关键器,其性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而在传统的光纤传输技术中,需要通过光-电-光的转换才能传输为想要的波长,这样的制备方法复杂、成本高、损耗高,无法同时实现信息流的传输、交换、路由和故障恢复等功能,限制了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多波长分立器,有效的解决了光纤传输在使用传统光-电-光技术时的制备方法复杂、成本高、高损耗,无法同时实现信息流的传输、交换、路由和故障恢复等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长度相同且上下平行的玻璃基板,上玻璃基板的上表面镀有全反射镜,全反射镜的上表面镀有第一增透膜,上玻璃基板的下表面镀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条形ITO透明电极层,第一条形ITO透明电极层的下表面镀有与上玻璃基板长度相同的第一平形取向层,下玻璃基板的上表面镀有第二ITO透明电极层,第二ITO透明电极层的上表面镀有第二平形取向层,下玻璃基板的下表面镀有第二增透膜,第一平行取向层和第二平行取向层之间夹有一层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第一ITO透明电极层和第二ITO透明电极层连接有电源。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投入成本低、插入低损耗、调节范围宽、驱动电压低、制备方法简单、便于集成,同时可以实现信息流的传输、交换、路由和故障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多波长分离器立体图。
图2为复合光信号通过多波长分离器主视图。
图3为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中的液晶分子在不加电压下的排列图。
图4为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中的液晶分子在施加电压下的排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长度相同且上下平行的玻璃基板,上玻璃基板1的上表面镀有全反射镜2,全反射镜2的上表面镀有第一增透膜3,上玻璃基板1的下表面镀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条形ITO透明电极层4,第一条形ITO透明电极层4的下表面镀有与上玻璃基板长度相同的第一平形取向层5,下玻璃基板6的上表面镀有第二ITO透明电极层7,第二ITO透明电极层7的上表面镀有第二平形取向层8,下玻璃基板6的下表面镀有第二增透膜9,第一平行取向层5和第二平行取向层7之间夹有一层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10,第一ITO透明电极层4和第二ITO透明电极层7连接有电源11。
所述的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10的长度小于玻璃基板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08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制动机器人执行机构
- 下一篇:一种浮子阀门开启位置检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