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铲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0034.9 | 申请日: | 2014-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9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胡有璋;殷春武;陈伟;陈瑶;郑宇;张敬兵;钱纬;杨晓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73853部队 |
主分类号: | E02F3/40 | 分类号: | E02F3/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8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挖掘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向铲斗。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能够正反铲挖掘机不能彼此实现对方的功能,在工程实际中,时常需要挖掘机的正反铲工作,往往受条件限制,不能或者不易由两种机械同时在作业面上开展施工,因此设计出能够以一种功能为主另一种功能为辅或者两者功能的效果俱佳成为设计研究的热点。目前,检索到的资料看来,吴博、谭立平、佘在明、李朝东设计了一种回转半径小的正反铲可互换挖掘机,并在CN201162237中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同时指出需要需多增加一个铲斗,对原有设备的改动较大同时需要准备两个铲斗。利勃海尔挖掘机R934B通过对铲斗抓头设计的改变,仅需一个铲斗既能实现正反铲,但对机械臂的更改无疑增加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对机械臂进行修改的情况下,实现挖掘机的正反铲工作,同时在改变工作方式时不需要更换铲斗,有效降低了改装成本的双向铲斗。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双向铲斗,包括铲斗,活动轮,挡板,挡板铰链,其中,挡板设置在铲斗的腔体内,铲斗的内壁与挡板间隙配合,挡板的顶端通过挡板铰链与铲斗的顶端转动连接,挡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活动轮,活动轮与铲斗底部的滚动连接,铲斗底部是以挡板铰链为圆心的一段圆形弧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挖掘机的机械臂和液压系统进行改造,在技术上易于实现且成本较低;铲斗的实现正反铲工作时不需要更换铲斗,工作的连续性强,工作效率高,不需要额外的后勤保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向铲斗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向铲斗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铲斗,包括铲斗1,活动轮2,挡板3,挡板铰链4,其中,挡板3设置在铲斗1的腔体内,铲斗1的内壁与挡板3间隙配合,挡板3的顶端通过挡板铰链4与铲斗1的顶端转动连接,挡板3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活动轮2,活动轮2与铲斗1底部的滚动连接,铲斗1底部是以挡板铰链4为圆心的一段圆形弧线。
挡板3底部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活动轮2,活动轮2与铲斗1底部两端的滑槽相配合。
铲斗1底部活动轮2运动方向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
铲斗1两侧的铲齿靠内的方向上有凸起。
实施例1:
一种双向铲斗,包括铲斗1,活动轮2,挡板3,挡板铰链4,其中,挡板3设置在铲斗1的腔体内,铲斗1的内壁与挡板3间隙配合,挡板3的顶端通过挡板铰链4与铲斗1的顶端转动连接,挡板3的底部中心处转动连接有一个活动轮2,活动轮2与铲斗1底部的滚动连接,铲斗1底部是以挡板铰链4为圆心的一段圆形弧线,铲斗1底部活动轮2运动方向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凸起。
结合图1和图2:
实施例2:
一种双向铲斗,包括铲斗1,活动轮2,挡板3,挡板铰链4,其中,挡板3设置在铲斗1的腔体内,铲斗1的内壁与挡板3间隙配合,挡板3的顶端通过挡板铰链4与铲斗1的顶端转动连接,挡板3底部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活动轮2,活动轮2与铲斗1底部两端的滑槽相配合,活动轮2与铲斗1底部的滚动连接,铲斗1两侧的铲齿靠内的方向上有凸起,凸起能够对活动轮2的极限运动位置进行限位,铲斗1底部是以挡板铰链4为圆心的一段圆形弧线。反铲挖掘机的机械小臂5和液压杆6依次联接到铲斗1的相应位置上。
反铲时,液压杆6伸长驱动铲斗1做图1所示顺时针运动,挡板3在铲斗1内土的挤压力作用下,围绕挡板铰链4沿着铲斗1内活动轮2的轨道向非工作的铲齿方向运动,挡板3运动到极限位置受非工作的铲齿内侧的凸起和活动轮2滑槽共同支撑,由于土的挤压力较大而挡板3质量较小,挡板不会在重力作业下随铲斗1自由运动;正铲时,液压杆6缩短驱动铲斗1做图1所示逆时针运动,挡板3在铲斗1内土的挤压力作用下,围绕挡板铰链4沿着铲斗1内活动轮2的轨道向非工作的铲齿方向运动,挡板3运动到极限位置受非工作的铲齿内侧的凸起和活动轮2滑槽共同支撑,由于土的挤压力较大而挡板3质量较小,挡板3不会在重力作业下随铲斗1自由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73853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73853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00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负压稳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下连续墙轻微渗漏封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