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触器线圈的导电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6859.3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3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田新疆;夏昌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4 | 分类号: | H01H50/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廖吉保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器 线圈 导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接触器线圈的导电片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接触器线圈与导电片连接时,通常在导电片上形成一接线端,线圈绕组线先缠绕在该接线端上,然后通过焊锡焊接,最后,缠上线圈包扎胶带。然而所述接触器线圈与导电片连接结构的缺陷在于:
一,生产工序较多,使得生产效率较低,且需使用线圈包扎胶带,增加成本。
二,线圈绕组线直接焊接在导电片的接线端上,使得线圈绕组线绷得较紧,在运输及使用的过程中,线圈绕组线容易与接线端松脱,而无法正常使用。
三,所述导电片结构上设置一接线端,使用自动化装配时,导电片与导电片之间杂乱无章,使得无法输送该导电片,因此而无法实现自动化装配。
四,所述导电片结构上设置一接线端,冲压生产该导电片时,相邻导电片之间空隙较大,使得在冲压时浪费材料,增加成本。
现有技术中,出现一种在导电片上间隔形成等高的两个接线端,然而其依然存在以下缺陷:
一,等高设置的两接线端,使得线圈绕组线在缠绕时容易发生干涉,使得绕线较为麻烦,影响生产效率。
二,等高设置的两接线端导电片在自动化装配时,其中一导电片的两接线端与相邻导电片之间存在较大间隙,使得在生产线上运送导电片时,相邻导电片之间容易发生倾斜歪倒,难以实现自动化装配,进一步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器线圈的导电片结构,可以适于自动化装配,接线牢固稳定,且冲压制备节省材料。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接触器线圈的导电片结构,由接触部及安装部一体成型组成,在安装部间隔形成有第一接线端及第二接线端,安装部安装于线圈骨架上,第一接线端的高度小于第二接线端的高度,第二接线端靠近接触部,而第一接线端远离接触部;线圈绕组线先缠绕在第一接线端上,再固定在第二接线端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接线端形成于安装部一端,第二接线端的端部至接触部靠近第二接线端的端部一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接触部远离第二接线端的端部一端至与第二接线端相对的安装部另一端的距离。
进一步,在第一接线端上设置至少一过渡绕线凹部,而在第二接线端上设置至少一自由绕线凹部及一沾锡绕线凹部,线圈绕组线过渡圈缠绕在第一接线端的过渡绕线凹部上后,线圈绕组线自由圈缠绕在第二接线端的自由绕线凹部上,而线圈绕组线自由圈沾锡圈缠绕在第二接线端的沾锡绕线凹部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线端及第二接线端上形成有防止线圈绕组线被切断的倒角。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并排设置,位于同一平面内。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安装部间隔形成有第一接线端及第二接线端,第一接线端的高度小于第二接线端的高度;线圈绕组线先缠绕在第一接线端上,再固定在第二接线端上。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以下优点:
一,由于第一接线端的高度小于第二接线端的高度,使得先绕第一接线端,再绕第二接线端时,绕线没有阻挡,绕线较为方便。
二,第一接线端绕线可以起到预紧作用,绕线固定在第二接线端上时(通常为焊锡焊接),由于位于第一接线端及第二接线端的绕线处于较为松弛状态,使得绕线与第二接线端不会松脱。
三,绕线焊接在第二接线端上时,由于第二接线端更长,确保沾锡工序更方便、可靠。
四,绕线时,无需使用线圈包扎胶带等材料及相应工序,节省成本。
同时,所述第二接线端形成于安装部一端,第二接线端的端部至接触部靠近第二接线端的端部一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接触部远离第二接线端的端部一端至与第二接线端相对的安装部另一端的距离,冲压生产该导电片时,相邻导电片之间空隙较小,使得在冲压时节省材料,节省成本;而且,在自动化装配时,其中一导电片的第二接线端顶在相邻导电片上,形成一支撑点,而且相邻导电片的接触部顶在一起形成另一支撑点,使得相邻导电片紧靠在一起且相互支撑成规则的一条线,适用于自动化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冲压生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动装配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完成后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完成后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电片装配后线圈骨架配合示意图。
标号说明
接触部10 安装部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68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瓷低压接触器
- 下一篇:一种接触器的线圈接线端子容置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