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乘用车轮胎卸货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8298.4 | 申请日: | 2014-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8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冯华田;周思梦;叶海华;王建新;张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3/07 | 分类号: | B65G13/07;B65G13/11;B65G47/52;B65G67/2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王新宪 |
地址: | 5108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轮 卸货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卸货平台,尤其是一种乘用车轮胎卸货平台。
背景技术
轮胎组装工厂的轮胎通过集装箱运送至工厂,须人工将其装入特制的料框内才能入库。该种轮胎卸货方式存在的技术困难是:1)轮胎到货量大,无法直接在集装箱外进行装框,须将轮胎输送至装框工位进行装框;2)若采用普通的辊道输送轮胎,容易在集装箱出口处的辊道上堵塞,造成输送线停线,且存在撕裂轮胎的品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乘用车轮胎卸货平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难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乘用车轮胎卸货平台,包括转接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转接装置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水平辊筒,所述水平辊筒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前端设有对接板,所述对接板一侧与第一支架铰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后端设有若干可自由转动的竖直辊筒,所述竖直辊筒与水平辊筒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支架的右侧设有第一护栏,所述第一支架的左侧与所述输送装置对接。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轮胎从货车上卸货时,将对接板一侧对接集装箱出口,由于对接板另一侧为铰接,因此其可以任意改变倾角,以适应不同高度的集装箱;然后将集装箱内的轮胎依次滚出,轮胎通过对接板滚入到转接装置中,在水平辊筒的带动下,使轮胎倾向于输送装置一侧;轮胎进入转接装置后,首先会撞击第一支架后端的竖直辊筒,由于竖直辊筒能够自由转动,使得轮胎在倾倒时不会出现卡死的状况,在竖直辊筒和水平辊筒的共同作用下,轮胎就能顺利的通过转接装置进入输送装置。
作为改进,所述输送装置由一个以上的输送单元首尾相连而成,所述输送单元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相互平行的输送辊筒,所述输送辊筒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组合式的输送装置,可根据厂房的空间布置设置合适长度的输送装置,并设置合适的工位数量。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二护栏,防止轮胎在输送装置输送过程中掉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依靠水平辊筒使轮胎发生倾倒,利用数值辊筒是轮胎在倾倒时不会出现卡死,利用输送装置将轮胎输送到不同工位,从而实现轮胎的高效卸货入库。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乘用车轮胎卸货平台,包括转接装置1和输送装置2。所述转接装置1包括第一支架11,所述第一支架11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水平辊筒12,所述水平辊筒12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链条和链轮,电机通过链条和链轮驱动水平辊筒12转动,其转动的方向与输送装置2的输送方向一致,也可以某几个水平辊筒12为主动辊筒,其他为被动辊筒。所述第一支架11的前端设有对接板15,所述对接板15一侧与第一支架11铰接,其可以任意改变倾角,以适应不同高度的集装箱。所述第一支架11的后端设有若干可自由转动的竖直辊筒14,竖直辊筒14排成一排,能够起到阻挡轮胎的作用,所述竖直辊筒14与水平辊筒12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支架11的右侧设有第一护栏13,第一护栏13与竖直辊筒14共同限制轮胎,使其只能往输送装置2一侧倾倒。所述第一支架11的左侧与所述输送装置2对接,所述输送装置2由一个以上的输送单元21首尾相连而成,所述输送单元21包括第二支架211,所述第二支架211上设有相互平行的输送辊筒213,所述输送辊筒213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也可以某几个输送辊筒213为主动辊,其他为被动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链条和链轮,利用链条和链轮同时带动多个辊筒;所述第二支架211的一侧设有第二护栏212,防止轮胎在输送装置2输送过程中掉落。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轮胎从货车上卸货时,将对接板15一侧对接集装箱出口,由于对接板15另一侧为铰接,因此其可以任意改变倾角,以适应不同高度的集装箱;然后将集装箱内的轮胎依次滚出,轮胎通过对接板15滚入到转接装置1中,在水平辊筒12的带动下,使轮胎倾向于输送装置2一侧;轮胎进入转接装置1后,首先会撞击第一支架11后端的竖直辊筒14,由于竖直辊筒14能够自由转动,使得轮胎在倾倒时不会出现卡死的状况,在竖直辊筒14和水平辊筒12的共同作用下,轮胎就能顺利的通过转接装置1进入输送装置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风神物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82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