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氢化湿法除尘渣浆接收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4884.1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2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周奇;甘居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107 | 分类号: | C01B33/107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4899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化 湿法 除尘 接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晶硅生产设备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冷氢化湿法除尘渣浆接收罐。
背景技术
目前多晶硅生产主流技术路线为改良西门子,其中每生产一公斤多晶硅会副产20公斤左右的四氯化硅,副产的四氯化硅主要采用四氯化硅冷氢化技术将其转化。转化过程主要在冷氢化反应器中进行,转化的同时需要向反应器中添加硅粉,随着反应的进行硅粉不断变小,被反应气体带出。后续系统一般采用湿法除尘将硅粉洗涤下来,形成的液体渣浆需要定期排出系统,否则会造成洗涤效果下降,并堵塞系统。
冷氢化渣浆包括有金属氯化物、聚合物、高沸物、氯硅烷化合物和硅粉。所述金属氯化物为氯化铝和/或氯化钙;所述聚合物为三氯化磷的聚合物和/或三氯化硼的聚合物;所述高沸物为氯化铝、氯化铁和/或氯化钙;所述氯硅烷化合物为三氯氢硅和/或四氯化硅;所述硅粉为粒度小于10微米的超细硅粉。
冷氢化反应和洗涤系统的操作压力一般在2~3.5MPaG左右,渣浆接受系统压力一般在0~0.5MpaG,两者压差在2~3MPaG。目前一般通过在洗涤系统设置盘阀定期打开来排放渣浆。为保证安全一般设置1~2道盘阀在控制渣浆的排放。但由于渣浆中含有大量硅粉固体可以,在如此大的压差情况下,阀门和管道出流速非常快,渣浆中的超细硅粉和氯化物结晶在高速流动下容易造成阀门的密封不严甚至无法关闭的情况。一旦阀门密封不严或无法关系,湿法除尘系统中的氯硅烷液体会大量流失造成系统液量不足,造成系统停车。本专利提出了一种渣浆排出系统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冷氢化洗涤塔塔底部设置一渣浆接收罐,采用渣浆接收罐作为解除系统压力的手段,而不是通过盘阀减压,从而降低系统磨损,降低故障率。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冷氢化湿法除尘渣浆接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浆接收罐设置在洗涤塔与渣浆处理装置之间;所述渣浆接收罐顶端设置有渣浆入口阀,所述渣浆接收罐顶端还设置有平衡阀和放空阀;所述渣浆接收罐底部设置有渣浆出口阀;所述渣浆接收罐中部侧壁上还设置有充压阀。
所述渣浆接收罐顶部的形状为圆弧形顶部;所述渣浆接收罐底部呈漏斗型。
本实用新型的渣浆接收罐与洗涤塔和渣浆处理装置组成冷氢化湿法除尘渣浆排出系统。
一种冷氢化湿法除尘渣浆排出系统,包括洗涤塔和渣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渣浆接收罐,所述渣浆接收罐设置在洗涤塔与渣浆处理装置之间;所述渣浆接收罐顶端设置有渣浆入口阀,所述渣浆入口阀固定连接在洗涤塔底部;所述渣浆接收罐顶端还设置有平衡阀和放空阀;所述平衡阀与平衡管道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平衡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洗涤塔的上部;所述渣浆接收罐底部设置有渣浆出口阀;所述渣浆出口阀连接在渣浆处理装置的渣浆接收口处。
所述渣浆接收罐中部侧壁上还设置有充压阀。
所述渣浆接收罐顶部的形状为圆弧形顶部。
所述放空阀通过管道连接在渣浆处理装置上端。
所述洗涤塔底部呈漏斗型。
一种冷氢化湿法除尘渣浆的排出方法,其步骤如下:
1、加压,将渣浆接收罐的充压阀打开,从充压阀处向渣浆接收罐中冲入气体,当渣浆接收罐中的压强与洗涤塔中压强相同时,关闭充压阀;
2,平衡压强,将平衡阀打开,渣浆接收罐通过平衡阀和平衡管道与洗涤塔联通,联通后渣浆接收罐内部气体压强与洗涤塔内部气体压强得到到平衡,渣浆接收罐内部气体压强与洗涤塔内部气体压强相等;
3、接收渣浆,平衡阀保持打开状态,将渣浆入口阀打开,洗涤塔底部的渣浆依靠重力从渣浆入口自流进入渣浆缓冲罐;
4、重复接收,当洗涤塔漏斗型底部内的渣浆排出以后,关闭渣浆入口阀,当洗涤塔漏斗形底部沉积完成后,再次打开渣浆入口阀,重复多次,直至渣浆接收罐装满为止;
5、处理渣浆,当渣浆接收罐装满渣浆以后,关闭平衡阀和渣浆入口阀,打开放空阀,当渣浆接收罐内部气体压强与渣浆处理装置内部气体压强相同时,打开渣浆出口阀,渣浆流入渣浆处理装置内;
6、重复处理,当渣浆完全从渣浆接收罐内排出后,重复1-5步骤,进入下一循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表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48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旋转式堵头灯管
- 下一篇:一种LED灯具的印制电路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