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音发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3721.1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5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驰;蒋涛;罗德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润通动力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02 | 分类号: | F02M35/02;F02M3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247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音 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领域,尤其涉及静音发电机。
背景技术
静音发电机,又称为低噪音发电机,其主要通过隔声罩即机箱来吸音、隔音,并辅以隔振、进(排)气消声等措施来达到降低发电机噪音的目的。这样的静音发电机,其发动机-发电机单元、连同其空滤器都被安置在机箱内。
众所周知,发动机要正常地工作,必须由空滤器吸入空气并经其净化后至化油器与燃油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燃烧做功。同时,我们也知道,如果空滤器的进气温度过高,因为空气热膨胀的原因,会造成所形成的可燃混合气中空气的量相对不足,进而造成不完全燃烧、影响发动机的工作能力。而在上述静音发电机中,由于发动机-发电机单元连同空滤器被置于机箱之中,发动机-发电机单元在工作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大量的热,虽然该种发电机中设计有相应发动机-发电机单元及机箱内部的散热装置,但仍可能导致安装在发动机上的空滤器会吸入已经升温的空气,从而造成前述燃烧不足、影响发动机的功率的后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面临的课题是,在对现有技术的静音发电机结构不作大的变动的情况下,使其空滤器能够直接吸入外界较低温度的空气而非机箱内已加热的空气。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静音发电机是这样改进的:本实用新型静音发电机,包括有一发动机-发电机单元,该发动机-发电机单元及其上设置的空滤器放置在一个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机箱内,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空滤器的进气口连接有一进气装置,该进气装置的进气端邻近发电机机箱的进风口内侧设置,以使来自该进风口的外界冷空气直接通过该进气装置进入空滤器。当发电机工作时,由于机箱内散热风扇的作用,外界冷空气将通过机箱进风口从机箱外进入机箱内;同时,由于空滤器也要吸入空气,而与空滤器进气口相连的进气装置其进气端邻近进风口内侧设置,因而前述冷空气在穿过进风口进入内侧时将有部分在空滤器的吸入作用下,直接进入进气装置的进气端并穿过该进气装置最后进入空滤器进气口而进入空滤器。达到了本实用新型为空滤器直接引入外界冷空气的目的。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气装置由一连接管及一个进气盒构成。进气盒一端为敞口的、邻近进风口内侧设置的进气端,另一端为可与连接管适配的出气端,而连接管的一端与空滤器的进气口相连,另一端则与出气端相连。由此形成一个结构简单的空滤器进气装置,成本低,但能够避免空滤器吸入机箱内加热的空气。
再进一步,进气盒设计为方形盒,其进气端的截面面积设置得比出气端大。目的是更大面积地直接收集来自进气口的冷空气,也可防止机箱内已有热空气的干扰。
在前述改进的基础上,进风口由一块被竖直设置在发电机的一个侧壁上的百叶窗所形成,该百叶窗底部靠近发电机的机箱底座,而进气装置的进气端邻近进风口内侧的底部设置。更进一步改进,将进气装置的进气端开口与进风口内侧相对地设置。如此一来,进气装置的进气端(即进气盒)将极为方便地被安装在机箱底座上,同时,来自进风口的外界冷风将直接面向进气端开口吹入(被吸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静音发电机(局部,仅保留机箱底座、机箱前壁及发动机-发电机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图1中空滤器及其进气装置的分解示意图(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仅依据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说明中涉及方位描述的,均以图1所示方位为准。
通常,静音发电机包括:机箱,呈大致长方体,由右壁、左壁、后壁、前壁、顶壁及底座构成,其内支撑有机架;发动机-发电机单元,即:发动机及由发动机一体驱动的发电机,该发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发动机包括曲轴箱、曲轴、气缸体、起动器、空滤器、消声器等,该发动机-发电机单元还包括发动机及机箱散热风扇,该发动机-发电机单元被支撑在底座上;机架、油箱、发动机-发电机单元(连同其上的空滤器)容纳在机箱之中。
由于本实用新型改进的重点在静音发电机的空滤器,因而,本说明中给出的实施例为静音发电机的局部立体示意图(见图1),仅保留了机箱底座、机箱前壁及其部件及发动机-发电机单元(不含消声器),而对发电机的机箱的左、右壁、后壁及顶壁、油箱、消声器、机架等其他部件则在图中未示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润通动力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润通动力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37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