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千斤顶式液压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1704.6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3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喜 |
主分类号: | B66F3/25 | 分类号: | B66F3/25;B66F3/26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陈静巧 |
地址: | 223001 江苏省淮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千斤顶 液压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类马达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千斤顶式液压马达。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建设中,各种液压机械设备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工程及建筑机械、石油化工机械、矿山及冶金机械、船舶运输及港口机械等,都离不开液压系统给予有力的动力支持。液压马达是液压系统的一种执行元件,它可将所提供的液体压力能,转变为具有一定转矩和转速输出的机械能。现有技术的液压马达按其结构组成,可分为齿轮式、叶片式、柱塞式等类型;按其输出转动速度又可分为高速与低速液压马达两类。其中,齿轮式、叶片式和轴向柱塞式等液压马达的主要特点是转速较高、转动惯性小、便于启动和制动调节的灵敏度高。然而,对于一些轴向柱塞类液压马达,它们输入的油压是通过配油盘作用到每一个柱塞上,再由柱塞将力量传递到斜盘上,因斜盘具有一定的倾角,导致油压消耗衰减,便存在有输出转矩不大的不足之处。对于一些径向柱塞液压马达 连杆式液压马达虽具有输出转矩大、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等优点,但也存在体积大、转速低的缺陷。因此,寻求一种输出转矩较大、输出速度较快、且两者可调控的液压马达,一直是业内极为关注的研究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千斤顶式液压马达,目的在于通过应用千斤顶作用力的原理和与其它组成件之间的合理匹配,以实现该新品液压马达具有可调控的较大输出转矩和较快的输出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在机体上设置有进油管、出油管,以及与进出油管相通的多组活塞油缸;还设置有进、出油管横向移位装置和动力输出装置。所述的进、出油管横向移位装置主要由A、B顶针件、A、B偏心凸轮、A、B复位弹簧、A伞齿轮、转轴及其上下轴承组成。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主要由曲轴及B伞齿轮组成。A伞齿轮与B伞齿轮互为等速啮合。所述出油管位于进油管上方,进、出油管同向的盲端管体外,分别套有B、A复位弹簧,并分别通过B、A顶针件与B、A偏心凸轮的轮缘相抵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
所述A、B偏心凸轮、A伞齿轮均以同一转轴为轴;A伞齿轮设于转轴下端。
所述进油管设有多组进油支管,出油管设有多组出油支管,通过所述多组支管与相应设置的多组活塞油缸相通;每一单元组的活塞油缸均由等同大小的A油缸和B油缸构成。
所述A油缸顶部设有一个A进油口和一个A出油口,B油缸顶部设有一个B进油口和一个B出油口,当进、出油管横向移位时,A油缸的进油口、B油缸的出油口分别与相对应的进油管进油支管、出油管的出油支管相通,或A油缸的出油口、B油缸的进油口分别与相对应的出油管的另一个出油支管、进油管的另一个进油支管相通。
所述进、出油管横向移位装置的A、B偏心凸轮的凸缘以转轴为中心,互为反向设置。
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的曲轴设有多组等间距,等偏心距,且互为反方向设置的曲轴拐,曲轴拐与活塞油缸的活塞通过连杆连接,一个单元组的曲轴拐与一个单元组的活塞油缸相对应;曲轴的一端设有B伞齿轮,另一端为动力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应用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和将各组件作合理匹配,使液压油直接作用于活塞的正方,以产生很大的作用力,又通过连杆和曲轴将每个活塞的作用力转向传送到输出轴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液压油的利用率和转矩、转速均获得很大的提高。由于输出轴的转速主要是由进油量、活塞油缸的个数、活塞的直径大小和曲轴拐的偏心距离所决定的;而输出轴的扭矩主要又取决于液压油的工作压力、活塞直径大小和曲轴拐的偏心距离,例如,同样的油压作用于活塞上,他的扭矩和转速,主要取决于曲轴拐的偏心距离,偏心距离越大,他的扭矩就越大,而转速相应较小;相反偏心距离越小、它的扭矩也会相应的变小,而转速会增大。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结构,调节以上参数的相互匹配,可有效地控制转矩和转速之间的平衡关系,以适应于不同类型的动力设备的需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状态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状态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喜,未经王玉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17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泵式树干涂层车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可散热种植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