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格栅支架及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3724.5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2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闫石;尹章顺;赵亚芳;陈枫;陈彩龙;高叶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2 | 分类号: | B60R19/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金玺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格栅 支架 车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格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格栅支架及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工作期间,最高燃烧温度可能高达2500摄氏度,即使在怠速或中速下,燃烧室的平均温度也在1000摄氏度以上。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热量,一部分用来驱动车辆行驶,其余大部分通过辐射进入周围环境,从而使得发动机舱温度升高,若不将这些热量及时散发,则会出现发动机舱过热的现象,所以需要加装散热系统使其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
为了增加进气效率,在设计前端进气时,往往会在冷凝器四周加装导流板用来整理气流。现有的大部分设计中,冷凝器的上导流板是独立开模并成型的一个零件。这种设计使得安装的时候不便于操作。由于冷凝器的特殊性,在其上不能布置冷凝器导流板的安装及定位点,这就使得在总装线上,导流板和格栅支架是分别安装的,需要两个工位。此外,由于上导流板是一个独立零件,需要单独开模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的车用格栅支架及具有该格栅支架的车身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格栅支架,包括支架主体部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部下方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前端向前伸出于所述支架主体部,所述支架主体部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沿着 所述支架主体部的宽度方向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突出部之间形成有卡槽,所述导流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主体部与所述导流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前端呈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主体部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构件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远离所述支架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突出部上设置有盲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包括车身主体,所述车身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前保格栅,在所述前保格栅的后侧依次设置有冷凝器、散热器和发动机,所述前保格栅与所述冷凝器之间形成有进气腔体,所述冷凝器的下方设置有朝向所述前保格栅沿伸的下导流板,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散热器的上方,在所述冷凝器上设置有格栅支架,所述格栅支架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下方,所述格栅支架包括支架主体部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部下方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前端朝向所述前保格栅沿伸,并伸出于所述支架主体部,且所述导流板与所述下导流板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上下端,所述支架主体部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沿着所述支架主体部的宽度方向设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突出部之间形成有卡槽,所述导流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前端距所述前保格栅的距离≤5mm。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主体部与所述导流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前保格栅在沿其长度方向上呈弧形,所述导流板的前端相应地呈弧形。
进一步地,在所述前保格栅与所述格栅支架之间设置有盖板,所述支架主体部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远离所述支架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安装槽内配置有可从所述开口移除的卡扣,所述格栅支架通过所述卡扣紧固在所述盖板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格栅主体部上设置多个间隔配置的突出部,并在任意相邻的两个突出部之间形成有卡槽,一方面可以提高格栅支架的整体结构刚度,另一方面方便将导流板上表面的凸台配置在卡槽内,实现格栅主体部与导流板连接为一整体。通过将导流板的前端向前伸出于支架主体部并朝向汽车前保格栅沿伸,形成加大的隔断面,可以阻断发动机舱内的高温气流进入冷凝器,有效防止高温气体回流,可以提高散热效果。通过在格栅主体部的下表面上配置导流板,将两者形成为一体,安装时,将格栅主体部安装在所需位置即可,无需单独安装导流板,方便安装,并无需单独针对导流板进行开模,节约了成本。
通过将支架主体部与导流板一体成型,可提高两者的结合强度,并无需单独支架主体部与导流板分别开模,进一步节约了成本。
将导流板的前端设置为弧形,利于与呈弧形的汽车前保格栅配合,使得进入的气流按照规定的路线流动,避免进入发动机舱,造成发动机舱内的气流紊乱,也可以避免发动机舱内的高温气流进入冷凝器,有效防止高温气体回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37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照明灯提示系统
- 下一篇:扣板式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轨道伸缩调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