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胶对装后拉杆悬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2310.0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5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星;何仕生;王志峰;张建标;沈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杆 悬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胶对装后拉杆悬置,属于汽车动力悬置生产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后拉杆悬置设计中,采用的是内外套硫化的大软垫然后进行装配。由于工艺的因素导致后拉杆悬置在整车X向(X向即车辆行驶方向)刚度曲线由线性段+非线性段组成,汽车在低档大扭矩及AT车型挂D档踩刹车情况下,动力总成扭矩输出很大而此时后拉杆悬置线性段刚度很小,最终导致动力总成前后有很大的攒动撞击导致汽车驾驶人感觉汽车抖动,影响舒适度。此外,传统的后拉杆悬置结构中内外套需要同橡胶垫硫化连接,但是在长时间使用后经常因脱胶导致悬置耐久断裂,从而影响了后拉杆悬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纯胶对装后拉杆悬置,能够克服传统后拉杆悬置对低档大扭矩输出不能进行很好衰减的问题,提高汽车驾驶的舒适性;此外,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结构的后拉杆悬置经常因脱胶导致悬置耐久断裂的问题,从而延长后拉杆悬置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纯胶对装后拉杆悬置,包括:大软垫、拉杆连接支架、大软垫外罩;所述拉杆连接支架一端为杆状的连接部、另一端为杆状的软垫安装部,且所述软垫安装部和连接部的所在直线为平行或共线结构,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小衬套用于连接动力总成,所述大软垫套装于所述软垫安装部,所述大软垫外罩套装于所述大软垫外且用于连接车身。
在低档大扭矩及AT车型挂D档踩刹车情况下,大软垫外罩通过大软垫连接拉杆连接支架,且上述结构的大软垫在X向具有较大的形变空间,因此可以使后拉杆悬置在整车X向的刚度曲线一直都是非线性段曲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大软垫挡板、装配螺栓、装配螺母;所述拉杆连接支架的软垫安装部为管状,且所述拉杆连接支架的软垫安装部和连接部为平行结构,所述大软垫挡板位于所述软垫安装部的一端,所述软垫安装部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小衬套,所述大软垫挡板通过所述装配螺栓和装配螺母固设于管状的所述软垫安装部。
所述结构可以提高大软垫与拉杆连接支架的软垫安装部的连接稳固性,并且无需将拉杆连接支架的软垫安装部与橡胶大软垫进行硫化连接,从而避免了因软垫安装部与橡胶软垫硫化连接脱离(即脱胶)导致悬置耐久断裂的问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大软垫外罩内壁中部设置有环状凸起,所述大软垫分为两部分且分别位于所述环状凸起的两侧。
所述结构可以提高大软垫与大软垫外罩的连接稳固性,并且无需将大软垫外罩与大软垫进行硫化连接,从而避免了因脱胶导致悬置耐久断裂的问题;此外,由于大软垫既不用和大软垫外罩硫化连接也不用和软垫安装部硫化连接,因此大软垫可以采用纯胶(即纯橡胶)单独硫化成型,而无需将橡胶大软垫与其他部件进行硫化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大软垫的耐应力老化性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纯胶对装后拉杆悬置,采用纯胶软垫对装结构,可以使后拉杆悬置在整车X向的刚度曲线一直都是非线性段曲线,因此在大扭矩情况下不会产生撞击情况,即改善了动力总成在低档大扭矩及AT车型挂D档踩刹车情况下整车的NVH舒适性。同时克服了传统后拉杆悬置产品在长时间使用后经常因脱胶导致悬置耐久断裂的问题,即提高了后拉杆悬置的产品耐久性能。另外,后拉杆悬置产品的生产流程也有了优化和缩短,传统结构的后拉杆悬置内、外套硫化后还要进行修边、缩口、涂油然后进行装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直接硫化、修边后就可以进行装配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纯胶对装后拉杆悬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纯胶对装后拉杆悬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纯胶对装后拉杆悬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2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NG车用瓶的安装结构
- 下一篇:驱动车及运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