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挤压泡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1036.5 | 申请日: | 2014-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0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董哲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万众百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众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0 | 代理人: | 陈智雄;黄秀婷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芯、电池类产品的运输装置,尤其是一种防挤压泡壳。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芯、电池类产品运输过程中,若电池在箱内发生碰撞,容易变形,甚至漏液,会造成电池损坏,甚至安全隐患,因此,运输过程中必须减少其激烈碰撞,目前,现在运输电池多采用托盘泡壳,托盘中分隔开多个空格,每个空格装一个电池,空格相当于电池形状大小,可有效防止电池运输过程中碰撞。托盘泡壳包装可有效防止碰撞,但是对于层叠挤压却没有太好的应对方式,为了层叠装箱,有在物品槽内的边缘增加一些凸缘,保证托盘在层叠时候,能有支撑;但是此方法在装箱电池偏重的情况下,这些凸缘起不了支撑作用,箱底部的电池很容易受到挤压;而且这些凸缘不能做的太高,运输过程中是需要把托盘紧密贴合,节省空间,这本身也决定了这些凸缘不能承受太大的压力,为了防止被压,只能通过减少每箱的装箱数量来减轻重量,这间接增加了成本,且也不能完全防止被挤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挤压泡壳,包括壳本体和多个置物槽,置物槽设置在壳本体上,各置物槽之间由筋条分隔开,壳本体的边缘设置有凸缘,壳本体及筋条上设置有支撑槽,支撑槽下凸于壳体表面。优选地,所述支撑槽下凸于壳体表面10mm。
进一步地,所述壳本体的侧边上还设置有提手部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挤压泡壳结构简单,方便易行,在电池运输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池之间的碰撞,以及防止泡壳叠放时各层之间的挤压,也不会受到装箱数量的限制,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运输电池时,两泡壳叠放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两个空泡壳的叠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的泡壳A为本实施例所提供泡壳的完整结构,为了更好地展示泡壳的结构,在泡壳A的C边处进行了剖切。如图1中的泡壳A,包括壳本体1和8个置物槽2,置物槽2设置在壳本体1上,各置物槽2之间由筋条3分隔开,壳本体1的边缘设置有凸缘4,壳本体1及筋条3上设置有支撑槽5,支撑槽5下凸于壳体1表面10mm;壳本体1的侧边上还设置有提手部位6,方便从包装箱中取出泡壳。支撑槽5在壳本体1表面上前后左右分布的位置是相对偏向一边,而不是对称分布;如图1所示,泡壳B与泡壳A的结构相同,在运输电池时,泡壳A的凸缘4抵住泡壳B的边缘,泡壳A上的支撑槽5抵在泡壳B的表面,叠放在一起,并且能保证层叠泡壳之间的距离,防止电池受到挤压;如图2所示,在空泡壳运输时,可以将泡壳B在图1的基础上旋转180°再叠放在泡壳A下,泡壳A下凹的支撑槽5插入托盘B的支撑槽中,从而使两泡壳完全叠合,以节约空间,这种托盘设计方式,即保证在在运输过程中,电池不会受到挤压,也不会受到装箱数量的限制,节省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万众百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万众百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10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的塑料壳体
- 下一篇:一种笔记本电脑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