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脊柱后路椎管成形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7807.5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5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戎宏涛;朱涛;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董光仁 |
地址: | 30005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后路 椎管 成形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骨科器械,具体是一种脊柱后路椎管成形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经后路脊柱手术是经典的术式,近年来,为保证术后脊柱的稳定性并减轻临近关节的继发损伤,将打开的椎板进行复位固定逐渐成为外科医生的共识。但是,目前尚没有专门的复位并固定椎板的连接装置,临床常用椎板固定装置系采用颅骨连接片,包括一个两端形成有固定孔的“I”型固定片及2枚螺钉。但是2点固定后容易产生滑移,为使复位的椎板保持固定位置,只能通过多个连接片多角度固定,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费用又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复位的椎板无法保持固定位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脊柱后路椎管成形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后路椎管成形固定装置,包括端部形成有固定孔的固定片,以及与固定孔个数相对应的螺钉,所述的固定片呈“Y”型,两个短分支长度相等且都短于长分支的长度,两个短分支与长分支的端部都形成有圆型固定端,圆型固定端中间形成有固定孔,每个固定孔都配有相对应的螺钉。
所述的两个短分支间角度为锐角,每个短分支分别与相邻的长分支间的角度为相同的钝角。
所述的固定片和螺钉都是由钛合金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实现三点固定,可有效避免固定片两端移动,达到椎管稳定成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可适用于各种椎管成形术,有效解决椎板滑移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固定孔 2:固定片
3:螺钉 4:短分支
5:长分支 6:圆型固定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后路椎管成形固定装置,包括端部形成有固定孔1的固定片2,以及与固定孔1个数相对应的螺钉3,所述的固定片2呈“Y”型,两个短分支4长度相等且都短于长分支5的长度,两个短分支4与长分支5的端部都形成有圆型固定端6,圆型固定端6中间形成有固定孔1,每个固定孔1都配有相对应的螺钉3。
所述的两个短分支4间角度为锐角,每个短分支4分别与相邻的长分支5间的角度为相同的钝角。
所述的固定片2和螺钉3都是由钛合金制成。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固定片2的两个短分支4通过螺钉3固定于待复位的椎板侧,然后复位椎板,由于固定片2是由钛合金制成,可调节固定片2曲度,使固定片2弯曲的角度与椎板的弯曲角度相适应,再将长分支5通过螺钉3固定于保留的椎板侧。这样的固定片2实现三点固定,可有效避免固定片两端移动,达到椎管稳定成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可适用于各种椎管成形术,有效解决椎板滑移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未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78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胫骨远端前内侧解剖型锁定钢板
- 下一篇:髋关节复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