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反烧用稻壳烧制纳米二氧化硅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3661.0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2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邓靖;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3/12 | 分类号: | C01B3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8 湖南省株洲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反 稻壳 烧制 纳米 二氧化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焚烧容器,特别是一种用稻壳烧制纳米二氧化硅的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副产品稻壳的数量巨大,仅我国每年就有超过400万吨。但到目前为止,稻壳仍未找到很好的开发利用途径。稻壳中含有大约12%的二氧化硅,如果燃烧稻壳时能够保持二氧化硅的无定形状态,则将形成一种宝贵的可再生的纳米矿物资源。目前的一些稻壳利用技术主要将稻壳用作热源,在燃烧稻壳时鼓入空气,尽量提高燃烧温度。这样得到的稻壳灰,由于焚烧时的温度太高,其二氧化硅呈结晶状态,基本已无实际利用价值。大量研究表明,稻壳焚烧温度超过600℃时,稻壳灰中二氧化硅的化学活性是不高的;而焚烧温度低于600℃,并满足其他一些焚烧条件时,所获得的稻壳灰的二氧化硅为纳米结构,50nm左右的疏松粘聚颗粒含量可超过90%。专利申请号为200520054992.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稻壳烧制纳米二氧化硅的装置,该装置正是利用了在一定条件下焚烧稻壳可获得纳米二氧化硅的规律。该用稻壳烧制纳米二氧化硅的装置包括稻壳库、焚烧容器、螺旋推动器、电机、减速器、鼓风机、热交换外套、烟囱,所述稻壳库安装在所述焚烧容器右侧上方,所述螺旋推动器安装在所述焚烧容器内,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鼓风机安装在焚烧容器的右侧下方,所述热交换水套套在所述焚烧容器外,所述烟囱安装在焚烧容器上方。该用稻壳烧制纳米二氧化硅的装置没有设置防反烧装置,存在稻壳库被引燃反烧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反烧用稻壳烧制纳米二氧化硅的装置,它能有效避免料斗中的稻壳被引燃反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反烧用稻壳烧制纳米二氧化硅的装置,包括料斗、焚烧筒、螺旋推动器、电机、减速器、鼓风机、热交换水套、烟囱,所述料斗安装在所述焚烧筒右侧上方;所述螺旋推动器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焚烧筒的左右两侧壁上;所述螺旋推动器的右端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啮合;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鼓风机安装在焚烧筒的右侧下方;所述热交换水套套在所述焚烧筒外;所述烟囱安装在焚烧筒上方;所述料斗底部安装有控料器,所述控料器由轴和刮片构成,所述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料斗的左右两侧壁上,所述轴的右端设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所述螺旋推动器包括螺旋状推动鳍和中心管,所述中心管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焚烧筒的左右两侧壁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安装在所述中心管的右端。
进一步,所述中心管内设有换热水管,所述换热水管与中心管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换热水管的左端与进水管相连,换热水管的右端与出水管相连;所述热交换水套的左侧上方设有进水口,热交换水套的右侧下方设有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它能有效避免料斗中的稻壳被引燃反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反烧用稻壳烧制纳米二氧化硅的装置的实施例,包括料斗1、焚烧筒8、螺旋推动器、电机6、减速器5、鼓风机7、热交换水套12、烟囱11,料斗1安装在焚烧筒8右侧上方;螺旋推动器包括螺旋状推动鳍10和中心管9,中心管9通过轴承安装在焚烧筒8的左右两侧壁上,中心管9的右端设有第一传动齿轮4,第一传动齿轮4与减速器5的输出端啮合;减速器5的输入端与电机6的输出端相连;鼓风机7安装在焚烧筒8的右侧下方;热交换水套12套在焚烧筒8外;热交换水套12的左侧上方设有进水口,热交换水套12的右侧下方设有出水口;中心管9内设有换热水管13,换热水管13与中心管9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换热水管13的左端与进水管相连,换热水管13的右端与出水管相连;烟囱11安装在焚烧筒8上方;料斗1底部安装有控料器3,控料器3由轴3-1和刮片3-2构成,轴3-1通过轴承安装在料斗1的左右两侧壁上,轴3-1的右端设有第二传动齿轮2,第二传动齿轮2与第一传动齿轮4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36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体燃料清洁燃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SCR装置的煤粉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