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3119.5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1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郑景鸿;谢欣怡;黄达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的组装过程中,制造者通常会先把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组合成液晶显示模组。为了固定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相对位置,制造者一般会使用固定胶带来粘贴固定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传统上,上述的固定胶带会粘贴在背光模组中用以承载外盖件的托架上。
然而,由于后续外盖件也会粘贴在背光模组的托架上,因此若后续需要将外盖件拆起再重新组装时,往往会一并带起固定胶带,让制造者还需要重新粘贴固定胶带,造成重工上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态样是在提供一种显示器,其可解决在组装过程中外盖件需要重工而导致固定胶带损坏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一种显示器包含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与第一固定胶带。背光模组具有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包含框架主体与第一托架。第一托架设置于框架主体的侧边,且第一托架具有至少一贯穿孔邻接于框架主体。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组上。第一固定胶带穿过贯穿孔同时贴附于显示面板与框架主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框架主体包含至少一侧壁与底板。侧壁与底板相互邻接,藉此定义出容置空间,侧壁具有连接底板的底端以及远离底板的顶端,第一托架连接侧壁的顶端,第一固定胶带至少部分贴附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底板具有背对容置空间的背表面,且第一固定胶带至少部分贴附底板的背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显示面板具有背对背光模组的显示表面,第一固定胶带至少部分贴附于显示表面的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显示器更包含第二托架、电路板与第二固定胶带。第二托架设置于框架主体的另一侧边。电路板设置于第二托架上,电路板具有背对第二托架的电路板面。第二固定胶带包含绝缘层与导电层。绝缘层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绝缘层更具有外表面与内表面,外表面与内表面皆位于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且内表面背对外表面。显示面板具有背对背光模组的显示表面,位于第一区段的内表面包覆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及电路板的电路板面,位于第二区段的内表面至少部分包覆第二托架。导电层设置于第一区段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区段未被导电层所覆盖。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托架具有相对的近端边缘与远端边缘,近端边缘毗邻框架主体,第二区段至少由第二托架的远端边缘包覆至近端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框架主体包含至少一侧壁与底板。侧壁与底板相互邻接,藉此定义出容置空间。侧壁具有连接底板的底端,且底端具有交界边线,底板具有背对显示面板的背表面,第二区段至少部分越过交界边线,且至少部分贴附背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线路接口,第二托架与第二区段均具有至少一开口于其中,用以共同暴露出线路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胶带穿过第一托架的贯穿孔而同时贴附于显示面板与框架主体,因此,外盖件不会直接贴附于第一固定胶带上,使得当外盖件需要重工时,第一固定胶带不会因此而损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器的正视图。
图2绘示沿图1的线段A-A的剖面图。
图3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器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如图1的线段A-A所示。
图4绘示沿图1的线段B-B的剖面图。
图5绘示沿图1的线段C-C的剖面图。
图6绘示沿图1的线段D-D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显示器
110:背光模组
112:框架结构
1121:框架主体
1122:侧壁
1122a:底端
1122b:顶端
1123:底板
1123a:背表面
1125:第一托架
1125a:支撑面
120:显示面板
122:显示表面
130:第一固定胶带
140:第二托架
142:近端边缘
144:远端边缘
148:交界边线
150:电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31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单板陀螺仪手持稳定器
- 下一篇: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