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力触探防护管淤塞的管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0891.1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8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军;司鹏飞;张霞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江增俊 |
地址: | 30025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力 防护 淤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土静力触探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静力触探防护管淤塞的管靴。
背景技术
岩土静力触探是采用动力源的贯入压力将触探探头压入土层实施原位测试的一种工程地质勘探方法。
在静力触探作业中,为减少探杆与孔壁摩擦消耗贯入能量、防止塌孔以及避免探杆产生过大弯曲引起的折断事故,通常在探杆外部设置护管,护管与探杆之间设有间隔,护管内径一般都大于探杆外径5-15mm。
由于护管与探杆之间存在间隔,因此在静力触探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在所述护管与探杆的间隔中淤塞岩土,并且淤塞岩土的密度随着触探深度的加深而增加。
上述淤塞现象将消耗探杆贯入能量、增加了探杆的触探阻力,淤塞严重时将发生护管与探杆的胀死现象,致使探杆不能继续贯入,也影响探杆和护管的顺利起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护管与探杆之间的间隔中淤塞岩土的技术问题,而公开一种用于静力触探防护管淤塞的管靴。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静力触探防护管淤塞的管靴,特征是,所述管靴由空腔圆柱体和连接于空腔圆柱体底部的具有内孔道的倒锥台体构成,所述空腔圆柱体设有与护管螺纹连接的内螺纹,空腔圆柱体下部表面设有扩孔凸台,所述连接于空腔圆柱体底部的倒锥台体其上口直径与扩孔凸台直径相等,倒锥台体内孔道的直径大于探杆直径1-3mm。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所述空腔圆柱体的扩孔凸台的表面对称设有径向的回水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本静力触探防护管淤塞的管靴连接于首节护管,在贯入护管的过程中,管靴的形状可以体现以下有益效果,首先其倒锥台体和扩孔凸台便于护管的贯入,扩孔后的触探孔道以及扩孔凸台表面对称设置的径向回水凹槽为润滑水或泥浆提供了较顺畅的回水通路。在贯入护管的过程中,管靴的倒锥台体其内孔道与探杆之间仅存1-3mm的间隙,该间隙在润滑水或泥浆压力配合下足以防止触探过程中岩土的进入,因此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护管与探杆之间发生岩土淤塞甚至胀死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利于减少探杆贯入阻力、增加探杆贯入深度和便于探杆、护管起拔的突出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管靴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剖面示意图。
附图3是图1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4是图3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1管靴,1-1空腔圆柱体,1-2扩孔凸台,1-3回水凹槽,1-4倒锥台体,1-5内螺纹,2首节护管,3探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2、3、4所示静力触探防护管淤塞的管靴实施例,所述管靴1由空腔圆柱体1-1和连接于空腔圆柱体底部的具有内孔道的倒锥台体1-4构成,空腔圆柱体1-1设有与护管2螺纹连接的内螺纹1-5,空腔圆柱体下部表面设有扩孔凸台1-2,连接于空腔圆柱体1-1底部的倒锥台体1-4其上口直径与扩孔凸台1-2直径相等,倒锥台体1-4内孔道的直径大于探杆1直径1-3mm。空腔圆柱体的扩孔凸台1-2的表面对称设有径向的回水凹槽1-3。
图1、2所示构成静力触探防护管淤塞管靴的实施例其各组成部分为一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08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筒桩的桩筒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消能功能的涵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