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8068.7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4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蔡友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神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02 | 分类号: | A61L2/02;A61L101/3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18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尿道 物理 微生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理抗微生物膜,具体涉及一种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
背景技术
前列腺炎是50岁以下男性患者最常见的尿路疾病,是老年男性患者第三高发的疾病。约一半的男性都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经历前例腺炎的症状。在芬兰的研究中也提示43%的男性在一生中有过1次前列腺炎,27%的男性至少每年都会出现一次症状。慢性前列腺炎在前列腺炎中更为常见,其患病率占男性的为10-14%。前列腺炎由于患病率高,而且伴有性功能障碍包括性欲减退、勃起困难和早泄等危害,于卫生系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
鉴于前列腺炎发病率高,社会危害大,正确诊断前列腺炎,及甄别前列腺炎的类型来指导治疗是临床上泌尿外科医生的重要责任。目前国际上前列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验,其中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是目前比较能精确反映出前列腺炎症改变和炎症程度的客观指标之一,也是前列腺炎诊断的必检项目。鉴于目前检查方法的局限,EPS常规检查所采取的前列腺液是经尿道收集,往往受到尿道内的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等)污染,容易造成假阳性结果。但是由于前列腺的解剖位置,在无创的条件下,获取的前列腺液必须经尿道收集,而尿道经常存在细菌,前列腺液可能被尿道的微生物污染(Thin RN.The diagnosis of prostatitis:a review.Genitourin Med1991;67:279-283),干扰了EPS的细菌判定,从而不断造成假阳性率高或细菌培养结果不准确,并误导治疗使抗菌素滥用而且疗效不佳。因而如何能在无创的条件下取得比较纯净的无尿道细菌污染的前列腺液是当今医学的研究热点。
1968年,Meares和Stamey(Meares EM,Stamey TA.Bacteriologic localization patterns in bacterial prostatitis and urethritis.Invest Urol.1968;5:492–518.)提出采用依次收集患者的分段尿液和EPS分别进行分离培养的方法(简称“四杯法”),在此方法中,尿道的细菌经第二杯尿液冲刷,减少了尿道细菌的数量,但并不能排除细菌的污染,而且“四杯法”操作复杂、耗时、费用高,为了确诊还要多次重复检查,不在必要的条件下临床不建议使用。
1997年Nickel对前列腺炎病人设计了一种简便的筛选方法(Krieger JN,Ross SO,Limaye AP,Riley DE.Inconsistent localiza-tion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to prostate-specific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Urology2005;66:721–5.),即前列腺按摩前和按摩后的检测(PPMT,简称“两杯法”),通过获取前列腺按摩前、后的尿液,进行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培养,事实上为了诊断疾病的需要,仍会按摩前列腺并采集EPS做常规检查和培养。Nickel所采用的方法是建立在Meares和Stamey提出的“四杯法”基础之上的,其区别主要是在形式上给予了简化,仍无法根除尿液细菌的污染。
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临床检测方法进行革新,用新的方法获得纯净的前列腺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该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应用于人体尿道后可以收集纯净的前列腺液,从而可以准确的诊断前列腺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该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为三层结构,尿道黏膜表面由内到外依次为黏膜胶联层、触变胶层和抗菌层。
该尿道物理抗微生物膜为平面或曲面结构。
抗菌层带正电,其电位范围为+40~+80mV。
其中,抗菌层的厚度为1~1000nm;触变胶层的厚度为1~1000nm;黏膜胶联层的厚度为1~1000nm。
所述的黏膜胶联层的成分为阿拉伯胶或卡波姆(10~30份)、纯化水(50~90份)、吐温20(0.2~1份)和司盘20(0.2~1份)。
所述的触变胶层的成分为单硬脂酸铝或硅酸铝(10~30份)、纯化水(50~90份)、吐温20(0.2~1份)和司盘20(0.2~1份)
所述的抗菌层的成分为有机硅双长链双季铵盐(10~30份)、纯化水(50~90份);吐温20(0.2~1份)和司盘20(0.2~1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神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神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80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