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信号导件与接地导件间最短间距以防治干扰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9700.1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2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黄钦雄;黄钦基;梁政寅;曾美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建仪医疗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71 | 分类号: | H01R13/6471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信号 接地 导件间最短 间距 防治 干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利用信号导件与接地导件间最短间距以防治干扰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电路难免会受到各种内在因素或外来因素的干扰而影响到其运作的正确性。例如作用于信号两极间的干扰电压,主要由空间电磁场在信号间耦合感应及不平衡电路转换共模干扰所形成的电压,直接叠加在信号上,直接影响测量与控制精度。习知电子装置的电路布署(Layout)大都是裸露于印刷电路板的表面,难以避免地会受到空间电磁场的耦合感应而造成电磁波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或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简称RFI)的困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信号导件与接地导件间最短间距以防治干扰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信号导件与接地导件间最短间距以防治干扰的结构,包括:
至少二组电回路,每一组电回路各自具有信号导件;及
接地导件,该接地导件的周围分别与至少一组电回路的信号导件隔邻,且二组电回路的各自信号导件位于不同平面,而且还使该任一组电回路的信号导件的任一点至接地导件最近一点的第一最短连线所形成的第一间距,恒小于该信号导件的同一点至另一组电回路的信号导件的最近一点的第二最短连线所形成的第二间距,以使自该信号导件任一点所逸散的电力线与磁力线,恒被距离最近的接地导件所牵引;从而使隔邻的两组电回路之信号导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扰效应达到最小。
具体地,接地导件与其中一组电回路的信号导件之间投影地且对应地呈现遮蔽的状态。
具体地,接地导件与电回路为万用连接埠。
一种利用信号导件与接地导件间最短间距以防治干扰的结构,包括:
至少三组电回路,每一组电回路各自具有信号导件;及
接地导件,该接地导件的周围分别与至少一组电回路的信号导件隔邻,且三组电回路之中的其中二组电回路的各自信号导件系位于不同平面,而剩余的一组电回路的信号导件与上述二组电回路之中的其中一组电回路的各自信号导件位于同一平面,而且还使该任一组电回路的信号导件的任一点至接地导件最近一点的第三最短连线所形成的第三间距,恒小于该信号导件的同一点至另一组电回路的信号导件的最近一点的第四最短连线所形成的第四间距,以使自该信号导件任一点所逸散的电力线与磁力线,恒被距离最近的接地导件所牵引;从而使隔邻的两组电回路的信号导件所受到的彼此干扰效应达到最小。
具体地,接地导件与其中一组电回路的信号导件之间投影地且对应地呈现遮蔽的状态。
具体地,接地导件与电回路为万用连接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防治电路受到电磁波干扰(EMI)或射频干扰(RFI)的困扰,使电路的运作更正确、更正常。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 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 是图2的3-3剖面图;
图4 是图2的4-4剖面图;
图5 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导件与接地导件之立体分解图;
图6 是图5的6-6剖面图;
图7 是图5的7-7剖面图;
图8 是图7的局部区域8的放大图;
图9 是图7的局部区域9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提供的利用信号导件与接地导件间最短间距以防治干扰的结构进行详细阐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建仪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建仪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97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手动打孔机
- 下一篇:清除纸箱模切孔废料的清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