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电压熔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7592.4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5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蔡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胜(东莞)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H02M7/04;H02M3/33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2373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 熔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蜡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电压熔蜡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熔蜡器利用外部输入的AC交流电源直接为其内部的加热装置供电。通常熔蜡器的输入电压、即所能接入的AC交流电源的电压值是固定的,且与其所处的地域有关。例如,在中国,规定市电电压为220V,则在中国生产、销售的熔蜡器只能对220V的AC交流电源进行相应的转换处理。在美国,其电网电压包括三个系统。分别为115V~120V系统,460V~480V系统(工业用电),13200V系统(工业用电)。美国的供电标准总体上看有115V、230V、460V、120V、240V这几大类。则在美国生产、销售的熔蜡器通常只适用于其供电标准。
由于不同地域的市电标准不同,各地域生成、销售的熔蜡器受电压限制不能跨域使用。虽然可以通过电压转换器、转换插头等来解决电压受限的问题,但是会额外增加成本,且携带不方便;还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电压熔蜡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电压熔蜡器,以解决现有熔蜡器不能兼容各个地域的市电电压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电压熔蜡器,其包括:
用于将输入的电压范围在100VAC~240VAC的交流市电转换为固定24VDC的电源转换模块;
用于检测工作时的温度并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输出对应电平的控制信号的温度控制模块;
用于检测交流市电的电压值,判断所述电压值大于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调温负载转换模块保持当前负载的连接状态,判断所述电压值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输出控制调温负载转换模块切换负载的连接状态的开关控制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断开或导通电源转换模块的供电输出,以及根据开关控制模块的判断结果对应控制负载的连接状态,以输出对应的发热功率的调温负载转换模块;
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连接温度控制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和调温负载转换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连接调温负载转换模块。
所述的全电压熔蜡器中,所述电源转换模块包括:开关、第一保险丝、第二保险丝、压敏电阻、整流桥,变压器、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保险丝的一端通过开关连接火线,第一保险丝的另一端连接整流桥的第一交流输入端、调温负载转换模块和压敏电阻的一端,所述整流桥的第二交流输入端连接压敏电阻的另一端、还通过第二保险丝连接零线,整流桥的第一直流输入出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整流桥的第二直流输入出端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的异名端,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绕组的同名端通过第一电容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还连接开关控制模块,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绕组的异名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初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同名端和地,次级绕组的异名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温度控制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还通过第二电容连接次级绕组的同名端。
所述的全电压熔蜡器中,所述温度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双运算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三电容和热敏电阻;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还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还通过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容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还通过第四电阻连接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热敏电阻接地,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接地,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调温负载转换,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的全电压熔蜡器中,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均为NPN三级管,双运算放大器的型号为LM358。
所述的全电压熔蜡器中,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四二极管和继电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胜(东莞)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永胜(东莞)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75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