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炮自动机参数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7141.0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0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房立清;郭德卿;陈冬根;张宁;何循来;薛德庆;蒋有才;马久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41A31/00 | 分类号: | F41A3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国;齐兰君 |
地址: | 0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炮 自动机 参数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炮武器系统参数测试领域,涉及一种高炮自动机参数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机部件是高炮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运动规律的测试,在高炮武器系统的试验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测出的自动机运动曲线,对照自动机的运动计算,可以校核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分析自动机的结构参数对武器性能的影响;判断自动机的运动是否平稳;各构件之间的撞击所引起的速度变化是否合理;自动机有无故障等。
高炮武器系统的研究中,炮闩的运动参数一直是研究的一个难点,作为高炮自动机的关键部件,它的运动参数表达了自动机的工作状态,闩体测试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对于掌握了解自动机运动特性、自动机故障诊断等有着重要意义。
在整个自动机部件中,炮闩的失效率远远高于其它部件。因此自动机测试的核心是炮闩运动参数的测试。虽然自动机测试在高炮设计、试验和检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炮闩运动环境的特殊性,在射击中它受到高冲击、高温、高压的作用,恶劣的测试环境对传感器的体积、抗冲击能力、动态特性等提出很高要求。经过调研发现,现在的测试结果都是通过仿真建模、机构模拟和模型试验得到,高炮设计单位和试验靶场,都没有进行过完整状态下射击试验测试。而闩体在运动中主要靠自身零部件与其他机构的相互作用完成各项功能,因此在分解状态下取得的测试结果,并不能反映炮闩真实运动参数。
一种高炮自动机结构紧凑,传统传感器体积大,无法安装;在射击过程中,自动机处于高速运动状态,其动态测试信号无法传输;自动机工作在高温、高压和高冲击等恶劣环境下,而传统传感器抗冲击能力差,不能满足自动机在恶劣环境下的动态性能参数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抗冲击能力强、体积小、量程高、分辨率高、抗高温和高过载能力的高炮自动机参数测试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炮自动机参数测试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接口模块、计算机和电源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数据处理与存储电路和电源控制电路;所述计算机经所述接口模块同所述数据处理与存储电路双向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相应输入端;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分别接所述电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数据处理与存储电路的相应电源端口;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接所述电荷放大电路的相应输入端;所述电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所述滤波电路的相应输入端;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接所述数据处理与存储电路的相应输入端。
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稳压器U1、电阻R1-R3和电容C1-C2;
所述稳压器U1的输入端1脚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所述电阻R1与电阻R2串联后接在所述稳压器U1的输出端5脚与地之间;所述稳压器U1的输出端5脚为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OUT1;所述电阻R1与电阻R2的节点为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OUT2;
所述稳压器U1的使能端3脚接输入端1脚;所述稳压器U1的2脚接地;
所述电容C1接在所述稳压器U1的输入端1脚与地之间;所述电容C2与电阻R3串联后接在所述稳压器U1的输出端5脚与地之间。
所述电荷放大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2、电阻R4-R6和电容C3-C5;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U3、电阻R7-R8和电容C6-C8;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依次经所述电阻R4、电容C3和电阻R5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2的第一反相输入端2脚;所述电容C4接在所述电阻R4与电容C3的节点和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2的第一输出端1脚之间;所述电阻R6接在所述电容C3与电阻R5的节点和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2的1脚之间;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2的4脚接地;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2的8脚分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经所述电容C5接地,另一条支路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OUT1;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2的第一同相输入端3脚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OUT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71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拥抱式逮捕叉
- 下一篇:分装式炮弹的恒力送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