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控排气式二级缓冲救生气垫及其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0153.0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8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杰;李昕儒;吴洋;桂程;魏召京;刘飞;蒋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1/22 | 分类号: | A62B1/22 |
代理公司: | 国防科技大学专利服务中心 43202 | 代理人: | 曹德斌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排气 二级 缓冲 救生 气垫 及其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气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排气式二级缓冲救生气垫及其组合。
背景技术
消防救生气垫是消防部队紧急接救从高处下跳人员可减少下跳人员在着地时所受到的冲击,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的一种充气软垫,是消防救灾等部门必备的安全救生设备。消防救生气垫作为一种高空逃生的救生设备,它具有充气时间短,缓冲效果显著,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采用具有阻燃性能的高强纤维材料制成,具有阻燃,耐磨,耐老化,折叠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现有的救生气垫结构形式多样,主要由缓冲气囊、安全风门、充气气垫、充气风机组成,从充气方式区分,大致可分为通用型消防救生气垫和气柱型消防救生气垫两种:(1)通用型消防救生气垫采用电动机或发动机驱动的通风机向整个气垫内充气,气垫内多分隔为两至三层,待气垫内充至一定压力鼓起后以承接跳下人员。(2)气柱型消防救生气垫采用铝合金内胆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向气垫内部四周的气柱充气,待气柱内充气至一定压力后支撑起整个气垫,以达到承接自由下落人员目的。
目前,消防中使用的救生气垫存在着承接跳下人员时,出现弹跳、翻滚现象和缓冲气囊的内陷、翻倒等问题,另外,大多数救生气垫还存在体 积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快速、便捷、安全使用的可控排气式二级缓冲救生气垫,为消防救援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控排气式二级缓冲救生气垫,包括主气囊1,充气装置,辅气囊2、气囊间连接件3、泄压阀4,所述泄压阀包括第一泄压阀和第二泄压阀,所述主气囊1通过气囊间连接件3与所述辅气囊2相连,所述气囊间连接件3上设置有所述泄压阀41,所述第一泄压阀41两侧联通所述主气囊1和辅气囊2,所述辅气囊2侧面设置有第二泄压阀42。
优选地,所述辅气囊为2个,并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气囊1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辅气囊为1个,设置在所述主气囊1一侧。
优选地,所述泄压阀4为圆形橡胶材料,中间开口为十字型。
优选地,所述主气囊1和辅气囊2均为长方体形状。
优选地,所述主气囊和辅气囊长4~5米,所述主气囊宽2~3米,所述辅气囊宽0.5~1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控排气式二级缓冲救生气垫组合,由若干个含有2个对称设置辅气囊的可控排气式二级缓冲救生气垫组成,所述可控排气式二级缓冲救生气垫之间通过粘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控排气式二级缓冲救生气垫组合,由若干个仅在主气囊一侧设置辅气囊的可控排气式二级缓冲救生气垫组成,所述可控排气式二级缓冲救生气垫之间通过粘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可控排气式二级缓冲救生气垫采用多层设计概念,可防止气囊排气过量而失去缓冲效果,采用主、辅气囊设计,还可防止重物侧翻。在主气囊和辅气囊间设置泄压阀,同时在辅气囊上安装泄压阀,增强了缓冲效果。如图6所示,泄压阀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橡胶材料制作而成,利用橡胶的弹性和记忆性,在橡胶膜片上开启一个切口,通过控制橡胶膜片的厚度,改变其开启所需压力。在压力低于设计值(可以将值设计为200pa—2kpa)时,泄压阀处于闭合状态,当压力超出设计值时,泄压阀自动开启,并且随着压力增大,泄压阀开启程度逐渐增大,排气速度越快,以实现可控式泄压缓冲。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泄压阀的设计成功实现了可控排气,让缓冲变得更加稳定、安全;采用二层气囊设计,由主气囊向辅气囊排气,巧妙的利用了能量守恒定律,有效提高增强了缓冲效果;设计泄压阀,确保排气可控、稳定和缓冲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有2个对称设置的辅气囊的救生气垫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具有1个辅气囊的救生气垫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可控排气式二级缓冲救生气垫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另一种可控排气式二级缓冲救生气垫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泄压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泄压阀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01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挺柱用凸点式方形销孔
- 下一篇:一种利用高温余热连续稳定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