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安装在汽车车体内的防水排气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6006.6 | 申请日: | 2014-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8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跟宝;徐东阳;张磊;郑帅广;张亚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安装 汽车 车体 防水 排气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排气管,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安装在汽车车体内的防水排气管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大部分车型为保证其动力,经济及舒适性能将汽车底盘设置的较低,相应的排气管口位置也较低。在保证其相应性能的同时也带了一些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汽车在雨天行驶或涉水行驶时,排气管口位置低,水分极易流进排气管进而进入发动机,造成发动机熄火,甚至发动机受损,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有时候还会造成安全事故。现有防水排气管装置均是在现有汽车排气管基础之上添加附件,延长排气管,提高排气管口高度使排气管口越过水面以达到防水目的,并且所述现有防水排气管延长装置均布置在车体外部,严重影响外形美观,且平时必须随车携带,涉水时需另行配套安装。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了以上缺陷,无需添加附件,无外部延长排气管部分,使用后无需拆卸,涉水时无需重新安装,并且由于防水排气管内置对外形美观毫无影响,无涉水正常行驶时对汽车性能毫无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安装在汽车车体内的防水排气管装置,使得防水排气管在实现防水排气的同时能够安装在汽车车体内,克服现有技术中防水排气管设置在汽车车体外面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能够安装在汽车车体内的防水排气管装置,包括随车排气管,随车排气管上安装有可拆卸的排气管的头端,排气管上设置有万向管,排气管的尾端设置有彩虹桥管,所述的彩虹桥管包括管体,管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管体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顶端和第二腔体的顶端连通,第一腔体的底端与排气管的尾端连通,第二腔体的底端与排气尾管连通,排气管的尾端、第一腔体的底端和第二腔体的底端接合位置处设置有三通阀,三通阀控制排气管与第一腔体形成的通路和排气管与第二腔体形成的通路之间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排气管上安装有消声器。
所述的排气管头端加工有两个方形切槽,排气管端部通过固定箍与随车排气管连接。
所述的排气管的头端内侧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排气管与随车排气管为一体化结构,防水排气管在实现防水排气的同时整个防水排气管能够安装在汽车车体内,克服现有技术中防水排气管设置在汽车车体外面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在不同尺寸及不同安装角度的随车排气管上使用,改装后车体的外形与改装前无异,但防水功能极大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排气管头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随车排气管,2-排气管,3-万向管,4-彩虹桥管,(4-1)-管体,(4-2)-隔板,(4-3)-第一腔体,(4-4)-第二腔体,5-排气尾管,6-三通阀,7-方形切槽,8-固定箍,9-密封圈,10-消声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能够安装在汽车车体内的防水排气管装置,包括随车排气管1,随车排气管1上安装有可拆卸的排气管2的头端,排气管2上设置有万向管3,排气管2的尾端设置有彩虹桥管4,所述的彩虹桥管4包括管体4-1,管体4-2内设置有隔板4-2,隔板4-2将管体4-1分为第一腔体4-3和第二腔体4-4,第一腔体4-3的顶端和第二腔体4-4的顶端连通,第一腔体4-3的底端与排气管2的尾端连通,第二腔体4-4的底端与排气尾管5连通,排气管2的尾端、第一腔体4-3的底端和第二腔体4-4的底端接合位置处设置有三通阀6,三通阀6控制排气管2与第一腔体4-3形成的通路和排气管2与第二腔体4-4形成的通路之间的切换。
排气管2上安装有消声器10。
排气管2头端加工有两个方形切槽7,排气管2端部通过固定箍8与随车排气管连接。排气管2的头端内侧设有密封圈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60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催化消声器
- 下一篇:一种消声器组件的安装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