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先导式自动补液呼吸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1692.8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4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左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左萌 |
主分类号: | F16K17/04 | 分类号: | F16K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2500 北京市房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先导 自动 补液 呼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阀,尤其涉及一种先导式自动补液呼吸阀。
背景技术
现有呼吸阀大多数采用金属物理配重控制呼吸阀设定压强,物理配重式呼吸阀当压强还没有到达呼气要求压强时,其配重块就已经处于半悬浮状态,故其密封面就不会密封太严,极容易产生漏气,存在严重污染设备周围环境、物料大量浪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先导式自动补液呼吸阀,解决现有呼吸阀极容易产生漏气,存在严重污染设备周围环境、物料大量浪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先导式自动补液呼吸阀,包括阀体、控制所述阀体呼气或吸气的先导装置、为所述先导装置补充液体的补液装置;所述先导装置通过先导管与所述阀体相连接;所述补液装置为平衡杠杆机构,所述补液装置包括平衡杆、平衡块、控制阀;所述先导装置设置于所述平衡杆的一端,所述平衡块设置于所述平衡杆的另一端;所述控制阀的控制柄与所述平衡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阀的进液口与外界补液源相连接,所述控制阀的出液口与所述先导装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精确地控制阀体的呼、吸气时的压强;利用杠杆原理,精确控制补液量,始终保证阀体的呼、吸时的压强符合设定压强要求;利用先导管技术有效地减少了液体挥发,保证了利用液体压强控制阀体呼、吸气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本技术解决了传统物理配重式呼吸阀泄漏严重的问题,同时安全、节能、环保。
进一步:所述先导装置包括调压箱、防喷溅箱,所述防喷溅箱的下端与所述调压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调压箱为密封箱体,所述调压箱的内部设有引压管;所述引压管的顶端管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调压箱的内部液体的液面的水平高度,所述引压管的底部连接第一软管的一端,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先导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防喷溅箱为密闭箱体,所述防喷溅箱设置于所述调压箱的上端,所述防喷溅箱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调压管,所述防喷溅箱的上端设有用于排气或吸气的外接管;所述调压管的下端伸入所述调压箱的内部、且所述调压管的下端管口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调压箱内部液体的液面的水平高度,所述调压管的上端管口伸入所述防喷溅箱的内部;所述外接管的下端与所述防喷溅箱的顶板相连接;所述调压箱的壳体、和/或所述防喷溅箱的壳体与所述平衡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密封舱体;所述先导装置与所述补液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密封舱体内;所述平衡杆的中部通过平衡支架与所述密封舱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平衡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平衡杆转动连接,所述平衡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密封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舱体的顶壁上设有吸排口,所述吸排口的上端口设置所述密封舱体的外部,所述吸排口的下端口通过第二软管与所述外接管的上端口相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密封舱体保护了所述先导装置和补液装置的工作环境不受外界污染,保证了控制系统的调压精度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还包括储液箱,所述储液箱设置于所述密封舱体的外部,所述储液箱的下端通过补液管与所述密封舱体内部的所述控制阀的进液口相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强补液效果。
进一步:所述阀体包括壳体、内腔、呼气口、呼气腔、呼气口压紧盖、吸气口、吸气腔、吸气口压紧盖;所述先导装置通过先导管与所述阀体的内腔、呼气腔、吸气腔相连,所述呼气口压紧盖设置于所述内腔与所述呼气腔之间、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吸气口压紧盖设置于所述内腔与所述吸气腔之间、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呼气口压紧盖的一端面与所述呼气口和内腔的腔口相连接,所述呼气口压紧盖的另一端面至于呼气腔内;所述吸气口压紧盖的一端面与所述吸气口和吸气腔的腔口相连接,所述吸气口压紧盖的另一端面至于所述内腔内。
进一步:所述呼气腔的腔壁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吸气腔的腔壁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呼气口压紧盖靠近所述呼气口的端面设有密封垫;所述吸气口压紧盖靠近所述吸气口的端面设有密封垫。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强设备的密封性。
进一步:所述吸气口、吸气腔、吸气口压紧盖组成一个吸气机构;所述吸气机构设为多个。
进一步:所述吸气机构设为两个,两个所述吸气机构对称设置于所述内腔的两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呼气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气状态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左萌,未经左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16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