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漏斗车底门的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20247.X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9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汤楚强;杨永强;王剑;王松;佘江平;林量才;姜强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7/02 | 分类号: | B61D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漏斗 车底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漏斗车底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漏斗底门是装载散粒货物经常使用的机械件。在使用漏斗底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准确判断漏斗底门是否关闭到位,不然会引起货物撒落,甚至会引起安全事故。
现有技术中,漏斗底门的开闭结构的状态判定方法,是通过在开闭机构杠杆的限位处粘贴反光胶贴,观察上下两片反光胶贴是否对齐来判定底门是否关闭到位。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不足:
1.反光胶贴位于车辆底部,不便于观察;
2.需要定期清洁,否则反光失效后无法辨识;
3.对移动设备不能实现动态检查;
4.使用效率低且安全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漏斗车底门的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不便,使用效率低且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实现检测便利,使用效率高,可靠性高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漏斗车底门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底板; 一刻度盘,所述刻度盘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一指针,所述指针具有指针第一端和指针第二端,其中,所述指针第一端与所述刻度盘配合对位;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指针的中部,且所述指针能够绕所述转动轴转动;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弹性件第一端和弹性件第二端,其中所述弹性件第一端设置于指针第一端上;一弹性件座,所述弹性件座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弹性件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弹性件座上;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一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具有信号线第一端和信号线第二端,其中,所述信号线第一端与所述指针第二端连接;一触块,所述触块与所述信号线第二端连接;一支座,所述触块设置于所述支座上;其中,当触块被触发运动时,所述触块通过所述支座带动所述信号线运动,所述信号线带动所述指针绕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指针第一端脱离与所述刻度盘的配合对位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包括:一底门端板,所述触块设置于所述底门端板上;其中,所述底门端板转动时,所述触块被触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包括:一车辆底架;一杠杆顶块,所述杠杆顶块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车辆底架上;其中,当所述杠杆顶块与所述触块脱离接触时,所述触块被触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还包括:一包裹套,所述包裹套具有第一长度;其中,所述信号线具有第二长度,且所述第一长度小于第二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包裹套包括包裹套第一端和包裹套第二端,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一卡座,所述卡座设置于所述包裹套第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一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包裹套第二端。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支座上设置有一开口销,所述开口销用于将所述触块固定于所述支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上还配置有:第一螺母调节头,所述第一螺母调节 头设置于所述卡座内。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线上还配置有:第二螺母调节头,所述第二螺母调节头设置于所述固定块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漏斗车底门的显示装置,通过当触块被触发运动时,所述触块通过所述支座带动所述信号线运动,所述信号线带动所述指针绕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指针第一端脱离与所述刻度盘的配合对位关系,进而可以通过配合对位关系的变化来判断漏斗底门是否关闭到位,达到检测便利,使用效率高,可靠性高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漏斗车底门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漏斗车底门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图2中的A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漏斗车底门的显示装置,通过当触块被触发运动时,所述触块通过所述支座带动所述信号线运动,所述信号线带动所述指针绕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指针第一端脱离与所述刻度盘的配合对位关系,进而可以通过配合对位关系的变化来判断漏斗底门是否关闭到位,达到检测便利,使用效率高,可靠性高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202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隐藏式多功能导航仪托架
- 下一篇:多逆变器光伏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