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风道及其三合一汇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1274.0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9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范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3J13/04 | 分类号: | F23J1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培培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道 及其 三合一 汇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风道及其三合一汇流管。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中百万级及以上机组中单台除尘器含三个烟气口,三个烟气口通过汇流管汇流至一台引风机的入口,而传统的矩形三合一汇流管如图1所示,该类矩形三合一汇流管存在如下问题:流场:采用FLUENT流体模拟软件对其速度场进行模拟计算得出该类矩形三合一汇流管的速度分布很不均匀,涡流区域明显,流场不均匀通常是烟风道体振动和噪音的根源,机组安全可靠运行能力相对较低,耗材:经分析矩形烟风道耗材比圆形烟风道大50%左右,阻力:通过采用FLUENT流体模拟软件模拟计算得出该类矩形三合一汇流管的阻力比较大,约150Pa,风机为克服该阻力电耗浪费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三合一汇流管,旨在解决传统三合一汇流管阻力大、流场不均匀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合一汇流管,包括第一分管、第二分管、第三分管、合流管,所述第一分管包括第一变径段、第一主体段,所述第二分管包括第二变径段、第二主体段,所述第三分管包括第三变径段、第三主体段,第一变径段的一端与第一主体段连通,另一端与合流管连通,第二变径段的一端与第二主体段连通,另一端与合流管连通,第三变径段的一端与第三主体段连通,另一端与合流管连通,且第一变径段、第二变径段、第三变径段彼此相邻侧相互连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第一变径段的轴心线与合流管的轴心线的夹角为第一角,所述第二变径段的轴心线与合流管的轴心线的夹角为第二角,所述第三变径段的轴心线与合流管的轴心线的夹角为第三角,该第一角、第二角、第三角相等。
所述第一角、第二角、第三角均为0°~45°。
所述第一角、第二角、第三角均为33°。
所述第一主体段、第二主体段、第三主体段、合流管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第一主体段、第二主体段、第三主体段的横截面的直径相等。
所述第一主体段、第二主体段、第三主体段的横截面面积之和等于合流管的横截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烟风道,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烟风道,包括上述三合一汇流管、第一除尘器管、第二除尘器管、第三除尘器管、引风机管,所述第一除尘器管与第一主体段连通,所述第二除尘器管与第二主体段连通,所述第三除尘器管与第三主体段连通,所述引风机管与合流管连通。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上述三合一汇流管,通过将第一变径段、第二变径段、第三变径段分别与合流管连通,而且第一变径段、第二变径段、第三变径段彼此相邻侧相互连通,所述第一主体段、第二主体段、第三主体段、合流管的横截面均为圆形,这样烟气从第一主体段、第二主体段、第三主体段进入后,可在第一变径段和第二变径段和第三变径段直接汇流到合流管流出,相比传统的三合一汇流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合一汇流管内烟气充满度高且流场均匀,从而能避免烟风道体振动产生噪音,通过采用FLUENT流体模拟软件模拟计算得出该三合一汇流管的阻力比较小,约50Pa,能有效降低能耗。
上述烟风道,烟气由风机排出后通过第一除尘器管、第二除尘器管、第三除尘器管进入第一主体段、第二主体段、第三主体段,经第一变径段和第二变径段和第三变径段直接汇流到合流管,然后通过引风机管排出,其烟气汇流处流场均匀,从而能避免烟风道体振动,使得风机运行更加稳定、安全、噪音也更小,而且本实用新型所述三合一汇流管给烟气的阻力远小于传统的三合一汇流管,大大降低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三合一汇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三合一汇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三合一汇流管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分管,110、第一变径段,120、第一主体段,200、第二分管,210、第二变径段,220、第二主体段,300、第三分管,310、第三变径段,320、第三主体段,400、合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12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