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厢运输物料整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0226.1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1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郑珊珊;卫桢;牛荃;白艳丽;牛晔;李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9/04 | 分类号: | B65G6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厢 运输 物料 平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厢运输物料整平装置。
背景技术
在货车运输散状物料过程中,物料大多被自然散放在车厢内部,这样由于在运输过程的颠簸或者刮风等客观因素,物料经常会引起很大的扬尘,不仅造成物料的损失,而且造成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现在少量整平压实机构采用压辊的自重进行整平压实,压力不能调节,同时在非工作状态时,靠钢丝绳提至指定位置,高度的调节范围小,占空面积很大,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厢运输物料整平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厢运输物料整平装置,包括支架、压辊、伸缩油缸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连杆机构,所述压辊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的下部设有行车通道,所述连杆机构有结构大小相同的两组,所述两组连杆机构分别位于所述行车通道的两侧,所述压辊的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组连杆机构连接,所述压辊的旋转轴与水平面平行;
所述支架包括位于所述行车通道两侧的两组连杆支架,每组所述连杆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横梁,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为竖直设置,所述横梁水平设置,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上部连接;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梁上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压辊的旋转轴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上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的连接处还与所述伸缩油缸的伸缩杆铰接,所述伸缩油缸的缸体底部位于所述横梁靠近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伸缩油缸的缸体底部与所述横梁铰接;
当所述伸缩油缸的伸缩杆完全收缩到缸体内时,所述压辊位于最上方;当所述伸缩油缸的伸缩杆伸长到最长部位时,所述压辊位于最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厢运输物料整平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占空小,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安全,能后适用于多种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厢运输物料整平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厢运输物料整平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车厢运输物料整平装置,包括支架、压辊8、伸缩油缸10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连杆机构,所述压辊8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的下部设有行车通道1,所述连杆机构有结构大小相同的两组,所述两组连杆机构分别位于所述行车通道1的两侧,图1、图2中的3、5和11为行车通道1的一侧的连杆机构,所述压辊8的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组连杆机构连接,所述压辊8的旋转轴与水平面平行;
所述支架包括位于所述行车通道1两侧的两组连杆支架,图1中看到是位于行车通道1的一侧的一组连杆支架,每组所述连杆支架包括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11和横梁5,所述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11均为竖直设置,所述横梁5水平设置,所述横梁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11的上部连接;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和第三连杆9,所述第一连杆6的一端与所述横梁5上靠近所述第一支架2的一端4铰接,所述第一连杆6的另一端与所述压辊8的旋转轴铰接,所述第一连杆6的中部与所述第二连杆7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9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11的上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7与所述第三连杆9的连接处还与所述伸缩油缸10的伸缩杆铰接,所述伸缩油缸10的缸体底部位于所述横梁5靠近所述第二连杆11的一端,所述伸缩油缸10的缸体底部与所述横梁5铰接;
当所述伸缩油缸10的伸缩杆完全收缩到缸体内时,所述压辊8位于最上方;当所述伸缩油缸10的伸缩杆伸长到最长部位时,所述压辊8位于最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02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温热水瓶
- 下一篇:一种不滴水的热水瓶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