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用双层冷却板及电子元件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95763.1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9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林湧双;李勇;丘文博;瞿程昊;王晶;林恩华;朱坤元;王玉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东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市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双层 冷却 电子元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水冷散热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用双层冷却板及电子元件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电子元件的系统在高温环境下不但会运行不稳定,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有可能使某些部件直接烧毁。为了使单位面积能散去更多的热量,人们越来越多的采用水冷的方式对电子产品进行散热。冷却板中的水可以是常规水源的水,其相对于空气具有较大的热容,这就使得水冷系统有着很好的热负载能力,与风冷等其它形式的散热方式相比具有安静、热波动小、对环境依赖小等优点。
在现有水冷技术中,通常采用管式的冷却板换热器,将水管嵌套于铝制平板中,或者直接于冷却板上机加工出冷却板槽道结构,之后将热源的一面与铝制平板或冷却板贴合,从而实现对热源进行散热。
发明人发现在现有的技术当中,铝制平板或冷却板一般采用单层的平面流道结构,在这种流道结构中,水只会接触到热源的其中一面。在遇到高热流密度的器件时,若需要提高散热效率,只能从加大水流速度,降低冷却水温度着手,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增加散热系统的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用双层冷却板及电子元件散热装置,以达到提高散热效率并节省散热系统能耗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用双层冷却板,包括:相对贴合设置的两个基座,每个基座与另一基座的相对表面上均设有容纳热源用的凹槽,每个基座与另一基座的相远离表面上设有供冷却介质流动的流道槽,每个流道槽中均设置有冷却介质的进口和出口;两个密封板,每个密封板覆盖在一个所述基座上以密封相应的流道槽。
为增加冷却介质的流速,可以在上述的流道槽内设置交错布置的翅片。
而且,上述流道槽的形状可以为U型或S型,设在该流道槽内的翅片的形状可以为棱柱形或圆柱形。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在每个基座中均设有至少一个流道槽(通常为一个流道槽,但也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以增加冷却介质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因此共有至少两个流道槽。当具有两个流道槽时,即每个基座中具有一个流道槽时,该两个流道槽通过所述进口和出口连接形成串联形式或并联形式。当具有更多的流道槽时,可以通过冷却介质的进口和出口并配合连接管道将该多个流道槽的连接形成串联形式、并联形式或混联形式。
除了经由冷却介质进口和出口的方式连通两个基座中的流道槽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通,例如在所述两个基座中均设置使两个流道槽相互连通的通道。此外,当所述两个基座为分体式结构对合形成时,为了避免通道内的冷却介质在两个基座的对合处发生渗漏,还可以对所述通道进行密封。
不论所述流道槽和所述凹槽的数量如何,所有流道槽的集合所占据的尺寸与所有凹槽的集合所占据的尺寸相同,且所有流道槽的集合所占据的位置与所有凹槽的集合所占据的位置在空间上对应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两个基座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或者可以为一体式结构。
其中,在所述两个基座为一体式结构时,所述凹槽的旁边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上焊料的狭缝。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元件散热装置,包括:
相对贴合设置的两个基座,每个基座与另一基座的相对表面上均设有容纳热源用的凹槽,每个基座与另一基座的相远离表面上设有供冷却介质流动的流道槽,每个流道槽中均设置有冷却介质的进口和出口;
两个密封板,每个密封板覆盖在一个所述基座上以密封相应的流道槽;
热源,所述热源夹于相对贴合设置的两个基座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热源可以包括与电子发热元件连接的热管、或者电子发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散热用双层冷却板及电子元件散热装置包括相对贴合设置的两个基座,且每个基座与另一基座的相对表面上均设有容纳热源用的凹槽,每个基座与另一基座的相远离表面上设有供冷却介质流动的流道槽,即冷却板采用双层流道结构,双层流道结构能在保持水管管径、水的流量、压力和温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热源的两面都进行冷却,在节省水冷系统的总体能耗情况下使引入的高热流密度热源得到全方位高效散热。通过以上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散热效率,并节省散热系统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散热用双层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散热用双层冷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东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东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57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