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浮体的可调式反射棱镜固定基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9703.0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3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伟;刘华丽;付成群;余勤;郭杰;胡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7/18 | 分类号: | G02B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调式 反射 棱镜 固定 基座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激光自动追踪测量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浮体的可调式反射棱镜固定基座机构。
背景技术
激光自动追踪棱镜测试技术目前广泛的应用于高速铁路的轨道铺设,水坝坝体的微量变化监测等领域,目前已有不少关于棱镜测试专利,如ZL200720099225,其原理为云台座上定位孔内安置的棱镜定高柱,棱镜定高柱下端盲孔内依次放置的弹簧和棱镜定位柱,云台座下方设置有两个调整螺旋并与棱镜定位柱形成三角形分布;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不能适应不同浮体表面形态,对测试表面要求较高,调整范围较小。
动荡浮体激光追踪测量使用的反射棱镜,需要固定在动荡浮体(一般为钢铁浮箱式)上进行监测,其基座固定不能破坏浮体本身,适应浮体的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需要有较强的刚性力以满足不同风力及浮体动荡要求,还需要提供灵活的反射棱镜水平与竖直方向调节角度以满足激光自动追踪监测要求。这就存在一组矛盾:棱镜基座上的棱镜固定杆要求与水平面垂直,不同的浮体表面决定棱镜基座需提供不同俯仰角度。总体设计上,刚性要求与浮体表面固定方式的矛盾始终存在。
现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通常方法是选用不同的类型基座结构。但是在监测基座设计过程中,受体积、重量尤其是监测角度的限制,基座种类不可能无限制扩大,往往监测基座最终的监测能力与刚性只能进行折中,选取更需要的一方面进行设计,这就限制了监测基座的性能指标。
另一种方法就是采用水平斜铁调整装置,通过旋转调整螺栓,控制棱镜基座安装面的测试高度,多用于重型机床等领域,角度调整范围较小,不能适应不同浮体表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单一固定的水平斜铁在野外较高的风力条件下无法满足刚性要求。无论刚性重量还是适应性都无法直接适用在测试夹具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刚性和角度调整范围的适用于浮体的可调式反射棱镜固定基座机构。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浮体的可调式反射棱镜固定基座机构,包括底座俯仰轴系和棱镜固定部件,其中,底座俯仰轴系包括俯仰支撑板、磁性表座、底座紧定手柄、磁性表座安装座、俯仰调整管;棱镜上支撑部件包括舱盖夹紧板、上固定座、固定部件紧定手柄、棱镜升降管支撑座、棱镜升降管、舱盖夹紧条;磁性表座安装座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俯仰支撑板,俯仰调整管设置在两个俯仰支撑板相对与磁性表座安装座伸出的部分之间,两个俯仰支撑板与俯仰调整管之间构成转动副;磁性表座与磁性表座安装座固连,磁性表座安装座通过磁性表座设置在浮体底舱上;棱镜升降管与俯仰调整管管螺纹旋合连接,舱盖夹紧板通过浮体舱盖底部的舱盖夹紧条固连在浮体舱盖上,上固定座对称安装在舱盖夹紧板两侧与棱镜升降管支撑座构成转动副,棱镜升降管棱镜升降管与支撑座内孔之间配合为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重量小。舱底与舱盖距离较大,底部俯仰轴系与棱镜固定部件距离增加,底座与棱镜固定部件都起支撑作用,整体刚性为单一固定模式数倍。
在刚性抗弯最大的前提下,底部俯仰部件实现棱镜监测角度大范围调整,解决了棱镜基座刚性与安装表面之间的矛盾。
(2)本实用新型单次监测的工作状况一般比较固定,所以角度调整动作不频繁,对监测基座操作使用影响不大。角度调整动作由俯仰机构控制完成,控制简单可靠,还可以加装深沟球轴承,确保俯仰动作平滑完成。
(3)本实用新型对受安装表面限制的的基座机构性能提升明显,活动部件少,调整机构简单结构,体积小,重量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浮体的可调式反射棱镜固定基座机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浮体的可调式反射棱镜固定基座机构的舱盖夹紧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浮体的可调式反射棱镜固定基座机构的棱镜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浮体的可调式反射棱镜固定基座机构的棱镜固定部件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浮体的可调式反射棱镜固定基座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97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割机高低调节装置
- 下一篇:复合式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