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前大灯与翼子板间隙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8555.0 | 申请日: | 2014-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6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04 | 分类号: | B60Q1/04;B62D2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赵百令;刘大玲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大灯 翼子板 间隙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前大灯与翼子板间隙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乘用车领域,整车的精致工艺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而前大灯与翼子板相匹配的区域属于消费者着重关注的部位,这就对该区域的外观品质,如间隙断差等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许多车型的前大灯01与翼子板02之间的配合间隙、断差不均匀,在安装前大灯01和翼子板02的过程中,由于前大灯01和翼子板02均固定安装在白车身上,前大灯01与白车身以及翼子板02与白车身之间需要通过多个固定点03固定,连接尺寸链较长,如图1所示,而且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前大灯01与前罩、前保,翼子板02与前罩、前门之间的匹配关系,导致将前大灯01和翼子板02分别固定好后,装配误差全部累积在前大灯01和翼子板02的配合处,使得配合处的间隙、断差很不均匀,需要工作人员不断地调节测量,在试生产阶段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拉长了研发周期,增加了成本。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控制前大灯与翼子板之间的配合间隙、断差,保证间隙、断差的均匀性,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前大灯与翼子板间隙的安装结构,以有效控制前大灯与翼子板之间的配合间隙、断差,保证间隙、断差的均匀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前大灯与翼子板间隙的安装结构,包括前大灯和翼子板,所述前大灯和所述翼子板上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定位连接结构。
优选地,上述控制前大灯与翼子板间隙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定位连接结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前大灯上的第一定位销;
开设在所述翼子板上且与所述第一定位销配合固定的、用于水平面定位的第一定位孔。
优选地,上述控制前大灯与翼子板间隙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定位连接结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前大灯上的第二定位销;
开设在所述翼子板上且与所述第二定位销配合固定的、用于竖直面定位的第二定位孔。
优选地,上述控制前大灯与翼子板间隙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前大灯上靠近所述第一定位销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固定孔。
优选地,上述控制前大灯与翼子板间隙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前大灯上靠近所述第二定位销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固定孔。
优选地,上述控制前大灯与翼子板间隙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定位销均一体成型于所述前大灯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前大灯与翼子板间隙的安装结构,在前大灯和翼子板上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定位连接结构,所以在分别进行前大灯和翼子板的装配时,将前大灯和翼子板通过定位连接结构定位连接,则在各自安装的过程中,前大灯与翼子板的位置相互联动,相对位置始终不变,从而使前大灯与翼子板之间的间隙、断差不会因为前大灯和翼子板在白车身上的单件装配误差而难以控制,从而有效控制大灯和翼子板匹配处间隙、断差不均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前大灯和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前大灯与翼子板间隙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A部分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B部分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1中,01为前大灯、02为翼子板、03为固定点;
图2-图6中,1为前大灯、101为第一定位销、102为第一固定孔、103为第二定位销、104为第二固定孔、2为翼子板、201为第一定位孔、202为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控制前大灯与翼子板间隙的安装结构,有效控制了前大灯与翼子板之间的配合间隙,保证了间隙的均匀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85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外后视镜智能控制装置
- 下一篇:无人植保飞机专用地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