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催化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8902.1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9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时光;汪澜;孟然;袁正贵;冯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沐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10 | 分类号: | F01N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催化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声器,特别是一种柴油机催化消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气污染非常严重,而机动车尾气污染占较高比重,因此对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控制迫在眉睫,其中催化消声器是SCR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件,将催化转化器与消声器合二为一,能有效净化汽车尾气和噪声污染,如申请号200580004734.6公开了一种SCR消声器,包括用于选择性地还原和清除废气中所含氮氧化物的SCR催化剂,允许废气流入SCR催化剂的排气管,以及将还原剂或还原剂前体供给至废气的还原剂等的供给喷嘴,还原剂等的供给喷嘴或排气管具有保温套管结构,该发明可保持还原剂等的供给喷嘴和排气管的热量,从而即使在低温下也可防止SCR催化剂清除氮氧化物的效率降低,并提高还原剂等的供给喷嘴的耐用性,但该发明中喷嘴喷射的还原剂和废气在排气管中反应,缺少检测反馈装置,无法保证废气净化完全,同时喷嘴的喷射也缺少进气的控制装置,会造成还原剂的浪费,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催化还原过程平稳、尾气气压低、可靠性高和吸收噪声效果好的柴油机催化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柴油机催化消声器,它包括壳体、进气管、排气管和载体,所述的壳体的两端均设有端盖,壳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前腔、中腔和后腔,进气管设置于前腔内,且进气管的轴线垂直与壳体的轴线,载体设置于中腔内,排气管设置于后腔内,且排气管的轴线平行于壳体的轴线,所述的进气管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穿孔,且进气管的底端设有封闭的盖体;所述的中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侧面上也均匀开设有多个穿孔,所述载体充填于两块隔板之间;所述的排气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吸振板,吸振板的侧面和排气管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穿孔。
所述的排气管的外侧还设置有呈辐射状的散热片。
所述的进气管的顶端设置有接口法兰。
所述的排气管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且排气管的前端固定有封盖,封盖的端面上开设有与排气管内部相通的穿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进气管底端的盖体封闭了尾气的直接导通,使得尾气需经过穿孔的侧壁溢出,一方面可吸收部分噪声,另一方面可降低尾气压力,使得后续催化还原过程更平稳,所述隔板避免载体的直接暴露,同时使进入载体内的尾气气压降低,增强了消声器整体的可靠性,所述吸振板可过滤尾气,从而吸收尾气中大部分频段的噪声,所述散热片可加速尾气中热量的传导,起到冷却尾气的作用,所述进气管顶端设有接口法兰,用于进气管和柴油机的连接,且连接性能稳定,所述隔板隔板为圆弧形,厚度为0.8~1.0mm,与平面相比接触面积更大,提高了对尾气催化还原的速度,所述壳体材质为不锈钢,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材质为工业铝,增强了消声器的耐腐蚀性,经久耐用,同时铝制材料密度低,降低了整体重量,所述排气管为椭圆形,前端设有穿孔的封盖,可增大排气管和中腔的接受面积,同时封盖既可阻挡尾气在直接排出也可吸收噪声。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气管,3-排气管,4-端盖,5-前腔,6-中腔,7-后腔,8-穿孔,9-盖体,10-载体,11-隔板,12-吸振板,13-散热片,14-接口法兰,15-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柴油机催化消声器,它包括壳体1、进气管2、排气管3和载体10,壳体1材质为不锈钢,所述进气管2和排气管3材质为工业铝,增强了消声器的耐腐蚀性,经久耐用,同时铝制材料密度低,降低了整体重量,所述的壳体1的两端均设有端盖4,壳体1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前腔5、中腔6和后腔7,进气管2设置于前腔5内,且进气管2的轴线垂直与壳体1的轴线,载体10设置于中腔6内,排气管3设置于后腔7内,且排气管3的轴线平行于壳体1的轴线,排气管3轴线和壳体1轴线间距为26 mm~32mm,所述的进气管2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穿孔8,且进气管2的底端设有封闭的盖体9;所述的中腔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隔板11,隔板11为圆弧形,厚度为0.8 mm~1.0mm,与平面相比接触面积更大,提高了对尾气催化还原的速度,隔板11的侧面上也均匀开设有多个穿孔8,所述载体10充填于两块隔板11之间;所述的排气管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吸振板12,吸振板12的侧面和排气管3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穿孔8。
所述的排气管3的外侧还设置有呈辐射状的散热片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沐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沐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89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