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九折工件用的折弯机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7145.6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4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张迎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源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5/06;B21D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131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九折 工件 折弯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和折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折弯机模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九折工件用的折弯机模具。
背景技术
折弯机模具是折弯机用来加工成型板料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构成的零件不同。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在折弯机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折弯机上模和下模的互为导向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会根据成型工件形状或尺寸的不同,配置不同凹槽角度的下模。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所要折弯的工件的形状也越来越多样化,这样不同的工件就需要特殊的模具来处理,尤其是电器柜中需要各种形状的工件,现在电器柜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件时发明有一种形状的工件特别需要,但是该形状的工件交给模具厂加工时,模具厂发现加工难度大,尤其是不知道怎么采用折弯机来加工,导致了该工件虽然设计出来,但是无法加工的困境。该工件因为有九段,所以称为九折工件,其形状如图1所示,该工件由一个板材折弯依次而成,根据折弯后的形状,我们将它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分为工件第一段101、工件第二段102、工件第三段103、工件第四段104、工件第五段105、工件第六段106、工件第七段107、工件第八段108和工件第九段109。工件第一段101和工件第二段102之间的夹角为0°,工件第二段102和工件第三段103、工件第三段103和工件第四段104之间的夹角都为90°,工件第四段104和工件第五段105之间的夹角为0°,工件第四段104和工件第五段105的长度相同,工件第五段105和工件第六段106、工件第六段106和工件第七段107、工件第七段107和工件第八段108、工件第八段108和工件第九段109之间的夹角都为90°;其中工件第六段106紧贴在工件第三段103上,工件第七段107和工件第二段102平行;工件第六段106和工件第八段108的长度之和等于工件第三段103的长度,工件第七段107和工件第九段109的长度之和等于工件第二段102的长度;工件第九段109被夹在工件第一段101和工件第二段102之间。对于这么复杂的工件,普通的折弯模具很难做到,尤其是先折谁,后折谁?他们的折弯顺序以及怎么合理的避让,这都是一个让本领域技术人员头痛的问题。而现有的折弯机模具都是从考虑折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很少有从全局来考虑加工工件的模具出现。
例如:中国专利号:201210544362.8,公开日:2013年4月3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为折弯模具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国专利号:201110389823.4申请日:2011年11月30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为一种折弯模具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国专利号:201110304207.4,申请日:2011年10月10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为一种折弯冲压模具,中国专利号:201110172159.8,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为折弯模具的专利申请文件,这些模具的专利中给出的技术方案都是进行一次折弯的,也无法加工上述的九折工件,尤其是无法合理避让以及考虑先折弯哪些弯度。该工件的加工成为了本领域技术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折弯机模具在无法一种特殊九折工件的问题,提供一种九折工件用的折弯机模具,其可以方便、快速的加工这种九折工件。
2.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九折工件用的折弯机模具,包括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的上模具包括第一上模具、第二上模具、第三上模具和第四上模具;
所述的第一上模具的下部分由第一上模第一竖直面、第一上模第一斜面、第一上模第二竖直面、第一上模第二斜面、第一上模第三斜面和第一上模第三竖直面依次连接组成;所述的第一上模第二竖直面和第一上模第二斜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上模第二斜面和第一上模第三斜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一上模第三斜面和第一上模第三竖直面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一上模第二竖直面和第一上模第二斜面之间的夹角;所述的第一上模第二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一上模第三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源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源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71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