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缓冲架的管壳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5927.6 | 申请日: | 2014-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8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逯波;刘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22 | 分类号: | F28F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王昭林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缓冲 管壳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缓冲架的管壳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化工、石油炼制、煤化工生产中,为了达到加热、预热、蒸发的目的,同时为了降低装置能耗,通常会采用管壳式换热器进行换热。为提高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束内流体速度,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管束内设置隔板,将管束均分成若干组,这样流体在管束中往返多次,进行多管程换热。但是,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内流体供应等原因使管束内流体不能连续、稳定流动,不稳定的流体对管板、隔板造成冲击,导致管束与管板连接处开裂,进而引起换热器内漏,影响管壳式换热器的平稳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架的管壳式换热器,其能够减少管束内流体波动带来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缓冲架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管束及设置在所述管束端部的封头,所述封头上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中,
所述管束和所述封头之间设置有管板,所述管板和所述封头之间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隔板;
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缓冲架,所述缓冲架包括缓冲孔板及用于固定所述缓冲孔板的支撑杆,所述缓冲孔板与所述进液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围绕所述缓冲孔板边缘倾斜设置有防溅孔板。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孔板和所述防溅孔板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孔板和所述防溅孔板形成120°-150°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孔板和所述防溅孔板均匀地分布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孔径为5mm-20mm。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孔板距离所述隔板的高度为所述进液口距离所述隔板高度的0.3-0.6倍。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架的材质为不锈钢或碳钢。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管壳式换热器内设置缓冲架,使进液口处的流体得到缓冲架的缓冲,减少流体对管板、隔板等结构的冲击,从而降低管壳式换热器内连接处开裂的几率,延缓管壳式换热器内漏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具有缓冲架的管壳式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具有缓冲架的管壳式换热器的缓冲架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缓冲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缓冲架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管束1及设置在所述管束1端部的封头2,所述封头2上开设有进液口5和出液口6,其中,所述管束1和所述封头2之间设置有管板3,所述管板3和所述封头2之间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进液口5和所述出液口6的隔板4;所述隔板4上设置有缓冲架7,如图2-3所示,所述缓冲架包7括缓冲孔板8及用于固定所述缓冲孔板8的支撑杆10,所述缓冲孔板8与所述进液口5相对设置。
使用时,流体由进液口5进入管壳式换热器的封头2内,由于隔板4的阻挡,流体需经由管束1向出液口6流动。由于流体供应的不稳定,流体进入进液口5后会对封头2内的隔板4、管板3等结构造成较大冲击,因此容易导致封头2内的焊接连接处的开裂,进而引起管壳式换热器的内漏。
为了减少或降低流体对封头2内的隔板4、管板3等结构的冲击,本实用新型在隔板4与进液口5相对的位置设置缓冲架7,流体冲击在所述缓冲架7的缓冲孔板8上,所述缓冲孔板8具有一定的强度,且具有通孔,因此,所述缓冲架7能够保证在不影响流体正常流动的情况下,防止不稳地流体的直接冲击破坏隔板4、管板3等结构,从而降低了管壳式换热器内连接处开裂的几率,延缓管壳式换热器内漏周期。优选地,所述缓冲孔板8上均匀地分布有多个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孔径优选地为5mm-20mm。
为了增加缓冲孔板8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在所述缓冲孔板8和隔板4之间均匀地布设4根支撑杆10,当然,4根支撑杆10仅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空间调整支撑杆10的数量,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提高缓冲效果,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在所述支撑杆10上平行地设置多层缓冲孔板8,所述缓冲孔板8的层数可以根据封头2内空间大小及流体冲击力大小进行适应性调整,此处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未经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59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钴基高温合金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不倒翁后手翻辅助性训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