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流高压金属封闭环网开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3669.8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9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申宏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3/02 | 分类号: | H02B13/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13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高压 金属 闭环 开关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流高压金属封闭环网开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电缆供电成为城市的主流,电缆的分接处理及环网供电系统的敷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交流高压金属封闭环网开关设备种类繁多,但大多数的交流高压金属封闭环网开关设备中的器件都固定死,这样使得更换或者维修时很不方便,而整机拆又太麻烦,工程量太大,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还不能保证修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拆装、维修方便且散热安全性高的的交流高压金属封闭环网开关设备。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交流高压金属封闭环网开关设备,包括柜体、处于柜体中的开关本体和设于柜体底部用于承载开关本体的底板,以及一边铰接于柜体底边的柜门,所述柜体底部设有第一导轨,在上述底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的滑轮;所述柜门上设有在柜门打开后与第一导轨处于一直线的第二导轨;在柜体顶端设有用于检测柜体内温度的温度感应器,用于接收温度感应器信号的控制器,以及受控于控制器的风扇,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温度感应器的温度信号值与设定值对比来控制风扇的工作状态;所述柜门内侧边缘设有凹凸状的第一啮合带,柜体上设有与第一啮合带相匹配的第二啮合带,第一啮合带和/或第二啮合带上设有绝缘体。
采用了上述方案,将开关本体安装在底板上,通过设置滑轮和导轨,便于整体移动开关本体,安装既省时又省力,且柜门上也设有导轨,移动距离大,维修时可在各个方向操作,不会因柜体的大小而受到限制;当温度感应器检测温度过高时,电机驱动风扇工作,将温度降低防止开关本体过热损坏;柜体和柜门是的凹凸啮合带能有效保证柜体密封,且柜体上设有绝缘体,可防止柜体不慎漏电而开门时触电现象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柜门包括金属柜门体,和设置金属柜门体内侧的绝缘板,该绝缘板能够覆盖住金属柜门体,上述第一啮合带与绝缘板一体设置。这样能够彻底防止柜门的带电,保证操作开关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端部设置有用于限位底板的限位块。第一导轨端的限位块是为了放置底板处于柜体中的移动,从而也就防止了开关本体的移动;第二导轨端部的限位块是为了底板从柜体中抽出,将其限位于柜门上。
进一步地,所述柜体内设有活性炭包。由于开关本体的材质及柜体内喷漆会产生刺激性气体,从而设置活性炭包进行吸收,减轻工作人员打开柜门时,刺激性气体对人的伤害;同时也能够吸收柜体中的水份,保证柜体内的干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柜体、柜门的啮合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1为柜体,11为柜门,2为底板,21为滑轮,3为开关本体,41为第一导轨,42为第二导轨,5为限位块,61为温度感应器,62为控制器,63为电机,64为风扇,71为第一啮合带,72为第二啮合带,73为绝缘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交流高压金属封闭环网开关设备,包括柜体1、两侧设有滑轮21的底板2和开关本体3,所述柜体1底部两侧设有第一导轨41,底板2通过滑轮21在导轨上移动,开关本体3安装在底板2上;所述柜体1的柜门11上设有与柜体1底部连接的第二导轨42;所述柜体顶端设有温度感应器61、控制器62、电机63和风扇64,温度感应器61与控制器62连接,控制器62驱动电机63连接,电机63带动风扇64运动;柜门11内侧边缘设有凹凸状第一啮合带71,柜体1上设有与柜门11相匹配的第二啮合带72,第二啮合带72上设有绝缘体73。所述柜门11底部通过铰链与柜体1连接,柜体1采用上下开阖方式。第一导轨41内端设有限位块5,第二导轨42上端设有限位块5。其中,第一啮合带、第二啮合带的啮合面可以为齿状或方形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申宏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申宏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36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