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模组以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1926.4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4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宝龙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10;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 模组 以及 包括 液晶显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背光模组主要是由黑白双面胶,上增光膜,下增光膜,下扩散,导光板,反射片,FPC等放置在胶框铁框一体件内组装而成,其主要是用黑白双面胶来将所有材料固定在胶框铁框一体件里面。
随着背光尺寸越来越大,注塑的导光板(重量最重的材料)的重量也会越来越重,这样就容易出现黑白双面胶无法有效的固定住背光的材料,特别是背光在进行跌落实验时,导光板会因为重量较重,导致固定材料的黑白双面胶脱落。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背光模组重量增加导致的双面胶脱胶的缺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边框和收容在所述边框内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和与所述出光面相邻设置的侧壁,所述出光面的边缘粘贴有用于将所述导光板固定于所述边框内的双面胶,所述边框为首尾相接的框体,所述导光板的侧壁沿与所述出光面平行的方向凸设有至少一个扣接部,所述框体的与所述导光板接触的内侧壁上凹设有与所述扣接部相匹配的至少一个卡槽,所述扣接部扣合在所述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扣接部具有与所述出光面平行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导光板还具有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所述导光板的底面与所述扣接部的底面平齐,所述顶面低于所述出光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导光板呈长方板状,所述导光板的侧壁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长侧壁和分别与两条所述长侧壁邻接的两条相互平行的短侧壁,所述扣接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对称凸设在所述长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扣接部的数量为4个且分别布设在靠近所述长侧壁与短侧壁邻接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出光面上还依次层叠铺设有扩散片、下增光膜、上增光膜,所述双面胶粘贴与所述上增光膜上,所述双面胶还用于将所述扩散片、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固定于所述边框内,所述导光板的底面铺设有反射片,所述导光板的短侧壁与所述框体之间固定有一LED发光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边框包括铁框及内嵌于铁框内的胶框,且铁框与胶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卡槽开设在所述胶框的内侧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模组以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模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导光板的侧壁凸设有至少一个扣接部,对应的在边框的内侧壁上凹设有与所述扣接部相匹配的至少一个卡槽,这样,即使整个背光模组跌落,由于扣接部被卡槽限位,导光板在垂直于导光面方向上不易发生位移,因此也就会大大减少因为导光板会重量较重导致固定材料的双面胶脱落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品质良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重量增加导致的双面胶脱胶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及包括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模组。本实用新型在导光板的侧壁凸设有至少一个扣接部,对应的在边框的内侧壁上凹设有与所述扣接部相匹配的至少一个卡槽,这样,即使整个背光模组跌落,由于扣接部被卡槽限位,导光板在垂直于导光面方向上不易发生位移,因此也就会大大减少因为导光板会重量较重导致固定材料的双面胶脱落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品质良率。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宝龙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宝龙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19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长成品管的拉拔工艺
- 下一篇:防塑化剂多功能盛酒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