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重液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1501.3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0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代文飞;朱金波;郑钢丰;苏壮飞;郭楠;王辉;祝言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9/05 | 分类号: | B01D29/05;B01F1/00;B01F7/16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20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科研实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重液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重液是一种高密度的液体,用来测定矿物颗粒比重或用来分离不同比重矿物,被极为频繁的应用于实验室中的选矿分离等科研实验之中。目前实验所产生的废液的处理方式,都为直接倒入废液桶让其自然沉降以达到过滤和重复回收的目的;上述重液的处理回收过程,由于回收设备的简陋性和其自然沉降特性,整个自然沉降过程耗费时间极长,同时,沉降后的重液还需额外的人工进行密度检测,以保证回收后重液的后续的分级使用需要,回收效率极低而人工劳动强度较高,已经日益难以满足目前科研实验时的高效率快节奏的流程化操作需求;此外,目前重液的配置流程也并没有一套完善的配置设备,其重液配置的各个阶段乃至各个密度的分级配置均需要人工完成,所需器材极多;在实际的配置过程中,一方面由于配置所需器材的分散放置,往往造成配置过程的杂乱性和难以管理性;另一方面,人工配置时需要多人协作,单人配置耗费时间和精力巨大,劳动强度较高,配置时间长,而往往一轮实验更是需要预先配置大量重液来满足其使用需求;同时,重液配置和回收过程均都存在环境污染,对于人员的自身健康也存在隐患。是否能够研发一种一体式的重液回收利用系统,从而保证在对于废液的循环利用的同时,又能同步的实现高效的重液配置需要,以尽可能减少其实际占用场地,缩减其重液的配置回收时间和提升其重液配置和回收效率,进而满足目前的快节奏重液实验需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迫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安全实用的一体式重液回收利用系统,可简单快速的实现自动化的重液回收利用需要,其整个重液的回收再利用效率极高而操作一体性强,工作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式重液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包括重液回收单元以及重液配置单元,其中:
重液回收单元包括具备有密闭环境的开设有进液口的密封腔以及用于过滤废液的过滤部,过滤部的出口连通密封腔进液口布置;密封腔旁侧布置有用于抽取密封腔内气压的真空泵,真空泵的真空抽取端连通密封腔内密闭环境布置;密封腔下部布置有具备开关阀的出液口,出液口连通至重液配置单元处;
重液配置单元包括用于容纳及配置重液的搅拌桶以及用于混合搅拌桶内重液的搅拌部,所述搅拌部工作段位于搅拌桶内;搅拌桶下部布置有排液口,且排液口上安置有用于启闭排液口的电磁阀;搅拌桶内设置有用于获取搅拌桶内重液密度信息以控制电磁阀启闭的在线密度计;重液回收单元的出液口连通于搅拌桶内设置。
所述开关阀为电磁开关阀,所述密封腔下部出液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向搅拌桶内泵液的介质泵。
重液配置单元包括具备多个分级容纳槽的转盘部,转盘部由驱动电机驱动旋转;在转盘部的轴向方向上,各分级容纳槽轴线所连线而成的圆的圆心位于转盘部的轴线上;在线密度计控制电磁阀启闭时,驱动电机驱动转盘部以预定的分级容纳槽对准搅拌桶排液口处。
所述分级容纳槽为多个且沿转盘部轴线环绕均布。
所述分级容纳槽内嵌设有用于容纳重液的容纳皿;容纳皿与分级容纳槽间构成可拆卸式配合关系。
所述搅拌桶为陶瓷桶,搅拌桶外周壁处环绕布置有用于加热其内重液的电热组件。
所述搅拌部为搅拌桨叶,搅拌部的搅拌轴轴线与搅拌桶轴线同轴布置。
所述过滤部为微孔过滤板,过滤部上还覆设有滤纸。
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1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锈钢管水洗吹干装置
- 下一篇:旋转体表面电火花熔敷改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