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救科用呼吸复苏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4148.6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9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禹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禹兰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救 呼吸 复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急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救科用呼吸复苏器。
背景技术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如果伤员休克,那么就必须进行呼吸复苏。现有的呼吸复苏装置采用氧气进入球形气囊和贮气袋,通过人工指压气囊打开前方活瓣,将氧气压入与病人口鼻贴紧的面罩内或气管导管内,以达到人工通气的目的;这类呼吸复苏装置需要人工操作,但人工操作时难免会出现错误,也无法进行实时的观察;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亟待研发一款新的急救科用呼吸复苏器。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经济实用,操作方便且便于观察的急救科用呼吸复苏器。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急救科用呼吸复苏器,包括气囊、和面罩;所述的气囊由上导管、下导管、上连接环、下连接环及囊体组成;所述囊体通过上、下连接环与上、下导管连接;所述的面罩固定在下导管的出口处;所述上连接环处安装有压力显示装置;所述气囊的上、下导管内设置有透视镜;所述下连接环处设置有颈部支架托;所述颈部支架托呈中间凹陷两端凸起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囊为可压缩结构;所述的上、下导管呈L型;所述囊体为椭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导管及下导管均分成两个导通孔,其中一个导通孔内设置有卡槽;所述的透视镜卡接在上、下导管中。
进一步地,压力显示装置包括压力表和数字显示器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颈部支架托由底座和导杆组成;所述的导杆与气囊固定。
再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为可充气式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上导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氧气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急救科用呼吸复苏器,在导管处加设有透视镜,用于观察咽喉状况,保证在进行心肺复苏前清理吼道;采用充气器颈部支架托,可进行颈部支架托的高度调节,保证呼吸道通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急救科用呼吸复苏器,包括气囊1、和面罩2;所述的气囊1由上导管3、下导管4、上连接环5、下连接环6及囊体7组成;所述囊体1通过上、下连接环5、6与上、下导管3、4连接;所述的面罩2固定在下导管4的出口处;所述上连接环5处安装有压力显示装置8;所述气囊1的上、下导管3、4内设置有透视镜9,在连接氧气瓶(氧气瓶)之前,先将卡槽内的透视镜9拿出;所述下连接环6处设置有颈部支架托10;所述颈部支架托10呈中间凹陷两端凸起的结构。
所述的气囊为1可压缩结构;所述的上、下导管3、4呈L型;所述囊体7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的上导管3及下导管4均分成两个导通孔,其中一个导通孔内设置有卡槽;所述的透视镜(未图示)卡接在上、下导管3、4中;压力显示装置7包括压力表(未图示)和数字显示器(未图示)组成;所述的颈部支架托10由底座10a和导杆10b组成;所述的导杆10b与气囊1固定;所述的底座10a为可充气式结构;所述的上导管3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氧气瓶9。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禹兰,未经禹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41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力驱动式转角传感器
- 下一篇:图像编码中的索引颜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