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控制冷弯角度的压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0942.3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2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奕;刘洋;魏兵;汪水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制冷 弯角 压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弯实验压头,具体指一种用于氧化铁皮附着力检验中可控制冷弯角度的压头。
背景技术
在钢材的物理性能测试中,冷弯是一项普通的性能检测。但是,随着钢铁产品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钢铁产品,即免酸洗钢,这种新产品的出现可以不经过酸洗,直接进行变形,不影响后续的使用和涂装性能。这种新钢种的使用对其表面氧化铁皮的附着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检验和评价氧化铁皮的附着力对此种钢种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氧化铁皮附着力的检验是通过冷弯的方法,即在带钢上取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试样,采用三点弯曲的方法对带钢进行弯曲,然后采用胶带粘贴试样表面脱落的氧化铁皮,进行氧化铁皮的附着力的判定。
在氧化铁皮附着力的冷弯检验中需要将所取的试样弯至一定的角度。为了保证氧化铁皮检验附着力判定的一致性,试样弯曲角度需要保持一致性,但是现有的冷弯检测弯曲角度基本靠人工目测,难免存在误差,导致弯曲角度不一致的问题。公开号为CN201728277的中国专利《一种钢板冷弯试验压弯头》和公开号为CN201548463的中国专利《圆形钢材冷弯实验装置》,都涉及到了冷弯装置的改进,主要改进在冷弯压头的易于调整弯心或冷弯试样的易于夹持,并没有涉及到冷弯角度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控制冷弯角度的压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控制冷弯角度的压头,包括压头本体,其在于,在压头本体底端两侧连接有对称向上倾斜的角度控制板。
优选的,二块角度控制板与压头本体底端为固定一体式连接,二块角度控制板夹角为0°~90°之间任一角度。
优选的,二块角度控制板与压头本体底端铸造连接。
优选的,二块角度控制板与压头本体底端焊接。
优选的,二块角度控制板与压头本体底端为活动可调式连接,二块角度控制板夹角在0°~90°之间可调。
优选的,二块角度控制板与压头本体底端通过螺杆连接,二块角度控制板以螺杆为轴分别向两侧转动到设定角度后用螺母压紧固定。
优选的,在螺杆前端有角度刻度盘,角度刻度盘中心与角度控制板和压头本体通过螺杆同轴连接,可读出角度控制板转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弯压头处增加角度控制板,保证冷弯检测氧化铁皮附着力试验中弯曲角度的一致性,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角度控制板之间的角度,满足试验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二块角度控制板与压头本体底端为固定一体式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二块角度控制板与压头本体底端为活动可调式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中,1-压头本体;2-角度控制板;3-角度刻度盘;4-螺母;5-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可控制冷弯角度的压头,包括压头本体1,在压头本体1底端两侧连接有对称向上倾斜的角度控制板2,二块角度控制板2与压头本体1底端为固定一体式铸造或焊接,结合处打磨平滑,不影响冷弯的变形过程,二块角度控制板夹角α为0°~90°之间任一角度。这种结构形式可按照α角的不同做成系列产品,满足试验需要。
如图2、图3所示,一种可控制冷弯角度的压头,包括压头本体1,在压头本体1底端两侧连接有对称向上倾斜的角度控制板2,二块角度控制板2与压头本体1底端通过螺杆5连接,二块角度控制板夹角在0°~90°之间可调,二块角度控制板2以螺杆5为轴分别向两侧转动到设定角度后用螺母4压紧固定,在螺杆5前端有角度刻度盘3,角度刻度盘3中心与角度控制板2和压头本体1通过螺杆5同轴连接,可读出角度控制板2转动角度。这种结构形式可随时调整α角,满足试验需要。
进行冷弯试验时,压头本体1向下压钢板,使得钢板向下弯曲,当钢板两边分别接触到设定角度的角度控制板2时,卸载冷弯的压力,完成试验,每次试验都可保证弯曲角度的一致性,避免了靠目测弯曲角度不准带来的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09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构面粗糙度系数测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