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液压山地勘探履带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6533.6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2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孙江;王双进;王志卫;周新春;达永政;王正胜;李昊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乌鲁木齐菲林震源物探钻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7/02 | 分类号: | E21B7/02;E21B15/00;E21B41/00;F04B17/05;F04B35/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00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山地 勘探 履带 钻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勘探钻机技术领域,是一种全液压山地勘探履带钻机。
背景技术
我国的石油地矿系统山地勘探一直沿用人抬式山地钻机进行施工。山前斜坡过渡带地形复杂,轮式车载钻机无法进入,仍然需要以人抬式进行施工,效率低下,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目前,能在山前过渡施工的各类履带式开山潜孔钻机,大都是分体式结构,即钻机和空压机分别由独立的设备运输,遇到复杂地形无法逾越,不能适应物探钻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液压山地勘探履带钻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钻机存在的无法进入山前斜坡过渡地带,需要采用分体式结构、以人抬式进行施工,施工效率较低、成本高、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全液压山地勘探履带钻机,包括行走部、钻井部、辅助部和动力部,其中:行走部包括车架、履带底盘和行走马达,车架固定安装在履带底盘上,行走马达固定安装在履带底盘上;钻井部包括井架、能沿井架滑动的动力头、空压机和泥浆泵,井架的右部铰接在车架的右部上侧,车架和井架之间安装有能驱动井架转动的井架油缸,空压机的出气口通过进气管与动力头的进气口连通,或泥浆泵的出浆口与动力头的进浆盖连通;辅助部包括支腿油缸和推铲,支腿油缸安装在车架的右部,推铲铰接在车架的左部,推铲和车架之间安装有能驱动推铲转动的推铲油缸;动力部包括发动机、传动轴、分动箱、燃油箱,发动机安装在车架的左部上侧,分动箱安装在车架的中部上侧,燃油箱安装在车架的右部上侧,发动机的第一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轴与分动箱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分动箱的第一动力输出轴连接有行走液压泵,行走液压泵通过行走液控阀与行走马达连通,行走马达驱动履带底盘行走;分动箱的第二动力输出轴连接有钻井液压泵,钻井液压泵通过主换向阀分别连通有钻井马达和提升加压马达,钻井马达驱动动力头转动,提升加压马达驱动动力头沿井架滑动;分动箱的第三动力输出轴驱动空压机转动;发动机的第二动力输出轴连接有辅助油泵,辅助油泵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支腿油缸连通,辅助油泵通过第二控制阀与推铲油缸连通,辅助油泵通过第三控制阀与泥浆泵连通,辅助油泵通过第四控制阀与井架油缸连通。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分动箱的第三动力输出轴与空压机的动力输入端之间安装有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包括第二壳体、电磁线圈、摩擦片、齿座、电刷、稳钉、电源、开关、被动盘和浮动压盘,齿座通过稳钉固定安装在分动箱的第三动力输出轴上,电磁线圈固定在齿座上,电源通过线缆与电刷的输入端连接,电源与电刷之间设有开关,电刷固定安装在第二壳体上并与齿座的外端接触,分动箱的第三动力输出轴的外端通过轴承安装有主动皮带轮,空压机的动力输入轴上固定安装有从动皮带轮,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主动皮带轮的内端面与被动盘的外端面固定连接在一起,被动盘的侧面内侧固定安装有环状摩擦片,被动盘的内端面与电磁线圈之间设有浮动压盘,摩擦片位于齿座的侧面与浮动压盘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乌鲁木齐菲林震源物探钻井有限公司,未经乌鲁木齐菲林震源物探钻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65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