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造燃料电池双极板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3956.2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7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汤勇;杨晓军;万珍平;张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6/031 | 分类号: | B21D26/031;B21D37/02;H01M4/8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燃料电池 极板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制造燃料电池双极板的模具。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型能源供应方案,具有高效、启动快、无污染等特点。由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所需的反应物为氢气、氧气或者空气,而生产物只有水,十分环保,因此逐渐成为目前清洁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重要部件之一的双极板,对电池的成本和性能有着重大的影响。目前对于具有复杂截面形状的平行流道双极板的制造十分困难。虽然可利用机加工、激光等手段制备具有复杂截面形状的平行流道双极板,但这些方法或耗时,或成本高,成为了燃料电池商业化的技术瓶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可拆卸、自由组合、结构简单的制造燃料电池双极板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制造燃料电池双极板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分别由子模具与脊背模具相互间隔、并列组成;
所述子模具的一个面具有波浪形或者三角形截面;
所述脊背模具呈矩形结构。
所述子模具和脊背模具的上、下端,分别贯穿有使螺栓穿过用于紧固的定位孔。
所述下模的结构与上模相同。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采用本模具并结合液压胀形的方法,可使双极板一次成型,节省生产时间;
2.模具组(上模具和下模具)可多种组合,方便制造具有不同形状的平行流道双极板;
3.制造具有复杂截面形状的流道,可预先在模具上一次加工完成,大大简化了流道的重复制造工序。
4.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简便易行,造价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制造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工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制造燃料电池双极板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分别由子模具5与脊背模具6相互间隔、并列组成;
所述子模具5的一个面具有波浪形或者三角形截面,当然也可以是梯形或者多边形等。
所述脊背模具6呈矩形结构。
所述子模具5和脊背模具6的上、下端,分别贯穿有使螺栓穿过用于紧固的定位孔7。
所述下模的结构与上模相同。
采用本模具制造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工艺如下(图2):
(1)将两块具有对称外凸3-1形状的金属板3重叠、并且外凸部位对应放置在上模具1和下模具3之间,两块金属板3对应的外凸部位形成空腔4;
(2)锁紧上模具1和下模具2,使上模具1和下模具2形成密封配合,在两块金属板3形成的空腔4中注入液体工作介质;
(3)通过增压泵对液体工作介质加压,使空腔膨胀、增大,直至贴合上模具1、下模具2的内壁;得到所需形状的燃料电池双极板。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39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