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7851.6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4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湘冀;张远怀;陈文城;林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湘冀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2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偿 阻尼 转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转轴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实现一个方向轻松转动、相反方向阻尼转动并具有自补偿作用的阻尼转轴机构。
背景技术
旋转连接件广泛使用于多个领域中,比如可以用于马桶盖板、冰箱门、手机盖和橱门等,在使用于马桶盖板上时,传统的马桶盖板与马桶主体之间是通过简单的旋转连接件来实现相互联接,在马桶盖板打开或盖下的过程中,没有任何阻力,这样就容易导致人们在放下马桶盖板时,会将马桶盖板重重地打在马桶主体上,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容易损坏马桶盖板和马桶主体之间的衔接部位,另一方面容易把马桶盖板或马桶主体打坏。因而,一种阻尼转轴机构的旋转连接件便应运而生,这种阻尼转轴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利用叶片来实现单向阀的作用,当这种阻尼转轴机构应用在马桶盖板时,马桶盖板通过阻尼转轴机构装在马桶主体上,当转轴朝一个方向转动时,叶片将阻尼油的主要通道封闭,阻尼油只能通过两个腔体之间的部件间的缝隙通过,因而阻尼油从一个腔体流到另一个腔体时流动缓慢,形成了盖板的慢落效果,当转轴朝相反方向转动时,叶片未将阻尼油主要通道封闭,阻尼油从主要通道以及部件间的缝隙通过,因而阻尼油从所述另一个腔体流到所述一个腔体时流动较快,形成了盖板的快速打开效果。这种阻尼转轴机构在实现慢落时,阻尼油的流动通道为部件间的缝隙,而阻尼转轴机构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机磨损,使得部件间的配合缝隙变大,当部件间的缝隙增大时,就会使两个腔体之间的密封性变弱,从而使阻尼转轴机构的慢落时间变短,甚至慢落功能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通 过自补偿结构的设置,能够在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变大时,自动补偿因机械磨损产生的间隙,从而使阻尼转轴机构长时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达到延长阻尼转轴机构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自补偿的阻尼转轴机构,包括转轴、导套、外壳和叶片;导套与转轴之间为螺纹相连接;外壳设有一腔体,转轴中旋接有导套的一段装在外壳的腔体中并形成密闭内腔;在导套与外壳之间设有防转结构,使转轴相对于外壳转动时,导套在外壳内沿转轴的轴线往复运动;所述密闭内腔中填充有阻尼油,并由导套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导套上设有沿轴线方向连通二个腔体的第一通道;所述叶片活动装在导套上,并处在第一通道的靠第二腔体一侧以封闭或打开该第一通道;所述叶片呈环状或弧形状配合在外壳的内壁面处,叶片设有能够形变的第一薄壁,当叶片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时,第一薄壁向外壳内壁面方向形变。
所述导套的内壁与转轴的外壁相配合,在导套的靠第二腔体的一端的内壁处设有能够形变的第二薄壁,当导套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时,第二薄壁向转轴的外壁面方向形变。
所述的叶片的第一薄壁处设有与第一薄壁相紧邻的第一凹腔,所述叶片的第一凹腔的凹口朝向第二腔体方向,使得叶片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时,其第一凹腔的凹口受阻尼油压力的作用而将第一薄壁向外侧张开。
所述的导套的第二薄壁处设有与第二薄壁相紧邻的第二凹腔,所述导套的第二凹腔的凹口朝向第二腔体方向,使导套向第二腔体方向移动时,其第二凹腔的凹口受阻尼油压力的作用而将第二薄壁向外侧张开。
所述的叶片或叶片与导套之间还设有过油通道。
所述的叶片由至少二个成弧形状的单体构成,各个单体围成圆形或与导套的凸体一起围成圆形以呈环状配合在外壳的内壁面处。
所述单体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U字形、E字形、T字形、W字形或C字形。
所述的过油通道为设置在叶片上的沿着轴线方向的第一通孔。
所述的过油通道设置在叶片与导套之间,该过油通道包括设在叶片的至少一个单体的中的缺口和导套中与该缺口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凹槽。
所述的过油通道设置在叶片与导套之间,该过油通道包括设在叶片的至少一个单体的至少一端的采用一体成型的通槽和导套的凸体中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为斜面。
所述的第一通道为导套外壁处沿着转轴的轴线方向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制成的第二凹槽。
所述的第一通道为导套中沿着转轴的轴线方向设置的第二通孔。
所述防转结构包括设置在导套外壁处的且是沿着轴线方向的第一凸筋和设置在外壳内壁处的且是沿着轴线方向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第二凸筋呈错位配合。
进一步的,在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还设有用来连通两个腔体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呈变径设置,以使得阻尼油在第二通道的流动量呈变化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湘冀,未经王湘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78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