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稀土金属电解炉的导电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5145.8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1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许用华;钟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三友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34 | 分类号: | C25C3/34;C25C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稀土金属 电解 导电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稀土金属电解炉的导电板结构。
背景技术
稀土电解炉是稀土金属电解法采用的主要设备,由于电解过程是在较高的电流密度下进行的,因此,一般情况下,电源与电解炉之间采用铜板导电。以6000A电解炉为例,采用的是两块截面为100mm×12mm的铜板。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铜板具有一定的电阻,在大电流(4000~5000A)作用下产生的热量仍然较为可观,造成铜导电板的温度比室内温度高出约50℃。铜导电板的发热,造成了电能的浪费。另外,铜导电板与电源、电解炉连接处可能存在接触不良的问题,将造成异常发热,从而进一步浪费电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用于稀土金属电解炉的导电板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稀土金属电解炉的导电板结构,包括电源和电解炉的连接处,所述电源设有一对电源电极,所述连接处设有一对对应电源电极的连接处电极;所述电源电极和连接处电极通过一导电板连接,且所述导电板两端与两电极的连接位置都涂有薄层导电膏,且两端的连接位置都通过螺栓相锁合。综合考虑材料成本与导电性能,导电板的截面积是铜导电板的2.334倍。此时,材料成本不变,但电阻下降30%,可减少30%的发热量。
导电板截面积的选择理由如下:稀土高铁铝合金的电阻率约为铜的61.2%,其比重只有铜的30.34%,经计算,2单位重量的铜的电阻与1单位质量的稀土高铁铝合金的电阻相同,即,当稀土高铁铝合金导体的截面积是铜的1.634倍时,其电气性能相同,实现了和铜相同的截流量、电阻和电压损失。因此,为了不增加材料成本,达到更好的导电性能,采用截面积是原来铜导电板的2.334倍的稀土高铁铝合金来制作导电板。此时,电阻下降30%,可减少30%的发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不增加材料成本的前提下,降低了导电板30%的发热量;导电膏的使用,有效避免了导电板与电源、电解炉连接处的接触不良,减少了异常发热。另外,用储量丰富、价格便宜的铝材代替相对稀少、昂贵的铜材,有利于保护紧缺的铜矿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稀土金属电解炉的导电板结构,包括电源1和电解炉的连接处2,电源设有一对电源电极11,连接处2设有一对对应电源电极的连接处电极21;电源电极11和连接处电极21通过一导电板3连接,且导电板3两端与两电极的连接位置都涂有薄层导电膏4,且两端的连接位置都通过螺栓5相锁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材料成本不变,但电阻比铜导电板下降30%。作为火线的导电板3的一端与电源1的正极11连接处涂上极薄层导电膏4,并通过螺栓5紧固;作为火线的导电板3的另一端与电解炉2的正极21连接处涂上极薄层导电膏4,并通过螺栓5紧固。作为零线的导电板3的一端与电源1的负极12连接处涂上极薄层导电膏4,并通过螺栓5紧固;导电板3的另一端与电解炉2的负极22连接处涂上极薄层导电膏4,并通过螺栓5紧固。按相同的方法用作为零线的导电板3将电源1的负极12和电解炉2的负极22连接。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和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三友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赣州三友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51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多样性负载设备的电网的管控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喷墨打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