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效提升伴音效果的电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32476.6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8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洋林康;朱忠武;潘海东;陈勇;高维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64 | 分类号: | H04N5/64;H04N5/655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詹永斌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提升 伴音 效果 电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效提升伴音效果的电视,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有效提升嵌入式安装电视的伴音效果的电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平板电视在商用领域特别是教育领域的快速普及,用户对电视声性能和安装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市场上绝大多数平板电视伴音均为下出声方式,而商用领域的电视基本采用嵌入式安装(嵌入到黑板里边),此种出声和安装方式由于受电视下方物体的遮挡,音箱出声效果并不理想。商用领域的平板电视,如应用于学校教室里边,空间大,人数多,对声性能要求比较高。因此,市场上,下出声方式的平板电视,在嵌入式安装环境下的声性能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提升嵌入式安装电视的伴音效果的电视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有效提升伴音效果的电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视1和导声构件2,所述导声构件2安装于电视1的整机后盖下方的出声口,且导声构件2的出声口正对电视1的屏幕前方。
作为优选,所述电视1的出声口全部位于导声构件2与电视后盖配合面的开口范围内。
作为优选,所述导声构件2的前表面为小孔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导声构件2上设置有卡钩21,与电视1后盖下方设置的卡槽11相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卡钩有4个,设置于导声构件2的侧壁上,用于卡接在电视后盖的内壁。
作为优选,所述导声构件2与电视后盖配合面上设置有定位柱,与电视1后盖下方设置的定位孔12相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柱至少有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导声构件将电视原出声口进行前置,不仅消除了电视下方被物体遮挡所造成的声音影响,还能够减小嵌入式安装环境下用户能接收到的声音能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导声构件装配整机整体意图。
图2为其中一实施例中导声构件安装时与电视后盖下方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有效提升伴音效果的电视,包括电视1和导声构件2,所述导声构件2安装于电视1的整机后盖下方的出声口,且导声构件2的出声口正对电视1的屏幕前方。通过导声构件2将电视1原出声口进行前置,不仅消除了电视下方被物体遮挡所造成的声音影响,还能够减小嵌入式安装环境下用户能接收到的声音能量损失。
所述电视1的出声口全部位于导声构件2与电视后盖配合面的开口范围内,对声音的提升效果最明显,保证所有出声都能同过导声构件引导为前出声。如果包围不完全,就会出现部分漏声,削弱对声音的提升效果。
所述导声构件2的前表面为小孔成型,模具直接成型小孔,不需要再粘贴出声胶网。
所述导声构件2上设置有卡钩21,与电视1后盖下方设置的卡槽11相对应,实现导声构件与电视后盖的固定。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卡钩有4个,设置于导声构件2的侧壁上,用于卡接在电视后盖的内壁。卡钩卡在后盖内壁的,要把卡钩往内压,同时向外拉,才能取出来,单纯拉无法拉出。这样的结构可以保护导声构件不是很容易拆除,提高安全性。
所述导声构件2与电视后盖配合面上设置有定位柱,与电视1后盖下方设置的定位孔12相对应。定位柱高度比卡钩高,同时能起到导向作用。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至少有两个。
装配时,先将定位柱端头插入定位孔,这样卡钩也就和安装孔对齐了,直接往里推,卡钩就能卡在安装孔内壁,所以定位柱除了定位作用外,也能起到安装时的导向作用。
如图1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对应于电视下方的两个出声口,左右各配置一个导声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324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腐耐磨液压油缸柱塞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双活塞螺杆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