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启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5882.3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6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旭明 |
主分类号: | F02N5/02 | 分类号: | F02N5/02;F02N15/06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林春元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台州市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启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柴油机启动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柴油机启动方式一般为手拉式。手拉式存在着费时费力的问题以及安全上的问题,启动也比较难。为了解决上述缺陷,人们研发了电动式的启动器及机械式的启动器。电动式的启动器由于要携带电瓶导致启动器的体积增大,价格高,容易出现故障。同时,使用电瓶不环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启动省力、减少震动、减轻柴油机重量的柴油机启动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柴油机启动器,包括有离合机构及储能机构,所述的离合机构包括有左旋渐开线齿轮、中间连接套及固定在柴油机上的底座,中间连接套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左旋渐开线齿轮相啮合的右旋渐开线内齿,左旋渐开线齿轮设置在中间连接套内与右旋渐开线内齿啮合,中间连接套的另一端设置有棘齿,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可与中间连接套上的棘齿相互咬合的棘齿,储能机构的主轴与左旋渐开线齿轮固连,主轴转动带动左旋渐开线齿轮转动,左旋渐开线齿轮与中间连接套内的右旋渐开线内齿啮合传动带动中间连接套往底座方向移动并与其上的棘齿相互咬合进而启动柴油机。
上述的底座是在中空圆柱体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沿,在环形凸沿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在中空圆柱体的另一端均布有若干个棘齿。
上述的底座通过螺钉固定在柴油机的风扇上,且底座与柴油机的转轴轴线共线。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为机械传动,无需电瓶等,不会污染环境;
2、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与柴油机之间拆装方便,通用性强,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柴油机;
3、本实用新型启动省力,结构紧凑,减少了柴油机的整体重量,便于搬运,震动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能机构的转轴与离合机构连接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合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底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间连接套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左旋渐开线齿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左旋渐开线齿轮的端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安装在柴油机的风扇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8:
一种柴油机启动器,包括有离合机构及储能机构,储能机构采用卷簧为储能部件,卷簧绕在主轴上,其在储能与释放能量的过程中绕簧筒的转向是不同的。所述的离合机构包括有左旋渐开线齿轮1、中间连接套2及固定在柴油机上的底座3,中间连接套2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左旋渐开线齿轮1相啮合的右旋渐开线内齿4,左旋渐开线齿轮1设置在中间连接套2内与右旋渐开线内齿4啮合,在中间连接套2的另一端置有棘齿5,所述的底座3上设置有可与中间连接套2上的棘齿5相互咬合的棘齿6,储能机构的主轴7与左旋渐开线齿轮1固连,主轴7转动带动左旋渐开线齿轮1转动,左旋渐开线齿轮1与中间连接套2内的右旋渐开线内齿4啮合传动带动中间连接套2往底座3方向移动并与其上的棘齿6相互咬合进而启动柴油机。
上述的底座3是在中空圆柱体10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沿11,在环形凸沿11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12,在中空圆柱体10的另一端周向均布有若干个棘齿6。
上述的底座3通过螺钉固定在柴油机上,牢固性好,且底座3与柴油机的转轴轴线共线。如:柴油机上的风扇13为金属材料制成,则直接固定在风扇1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储能机构的卷簧释放能量,带动主轴7转动,主轴7带动左旋渐开线齿轮1转动,左旋渐开线齿轮1与中间连接套2内的右旋渐开线内齿4啮合传动,带动中间连接套2往底座3方向移动,最后使中间连接套2的棘齿5与底座3上的棘齿6咬合,进而带动柴油机上的转轴14,启动柴油机。在柴油机启动后,由于棘齿5与棘齿6的斜面之间的反弹力,会驱动中间连接套2往后移动,实现中间连接套2与底座3的分离。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旭明,未经陈旭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58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