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吊钳尾绳拉力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1881.1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9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赵薇;陈仕贵;邓红兵;曾祥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8 | 分类号: | G01L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钳尾绳 拉力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起、下钻过程中,用于对吊钳尾绳拉力进行测量的测量仪器。
背景技术
吊钳是供钻井起下钻时拧紧或卸开钻杆、钻杆接箍、接头、套管或套管接箍之用的工具。吊钳尾绳拉力的准确测量,可避免丝扣上得过紧或过松,以延长钻杆使用寿命,减少事故发生。
公开号为CN202693179U,公开日为2013年1月23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缸体主轴扭力及活塞顶缸位移测试设备。工作台上装有工装,缸体固定底座固装在底板上,压缩机缸体放置在缸体固定底座上,传感器上圆盘安装有五个相同的位移传感器,传感器下圆盘上安装有五个相同的位移传感器,压缩机缸体下端主轴依次穿过缸体固定底座、底板的中心经轴转动工装、减速器、第一轴连接件、扭力传感器、第二轴连接件后与伺服电动机连接。该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手工测试调节所遇到的安装繁琐、测试不准确、一致性差等问题;以PLC控制器为核心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具有结构紧凑、低噪微震、高效节能的特点,保证了测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设有变参数的修订,以适应不同型号压缩机。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较为适合对吊钳尾绳拉力进行准确测量的工艺,以上述专利文献为代表的现有传感器,其制造工艺复杂、故障率高、测量范围小,不能满足现场使用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吊钳尾绳拉力传感器,其结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可靠,能使吊钳尾绳拉力的测量范围和测量准确度得到较大提高,是安全起下钻的有力保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吊钳尾绳拉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缸头、活塞和活塞杆,缸体与缸头连接并在缸体内部形成有中空的腔体,活塞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活塞杆的一端通过缸体穿入至腔体内与活塞连接,在活塞杆的带动下,所述活塞与腔体内部配合,活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拉环,所述缸体上设有连接液压管线所需的接头。
所述活塞杆与活塞的连接结构具体是: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由并帽与活塞固定连接在一起,并帽位于活塞和缸头之间的腔体内。
在活塞上加工有定位锥形孔和密封圆孔,定位锥形孔和密封圆孔是连通的,活塞杆的一端加工有分别于定位锥形孔配合的圆锥台段和与密封圆孔配合的圆柱段,圆锥台段和圆柱段是连接在一起的,活塞杆的一端贯穿入所述定位锥形孔和密封圆孔后,所述圆柱段的端部由并帽与活塞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缸体与活塞杆的配合处、腔体与活塞的配合处、以及活塞杆与活塞的圆柱段配合处,分别用O形密封圈密封。
缸体与活塞杆的配合处的O形密封圈为两个。
在所述缸体端面与活塞杆的配合处设置有油封结构。
在缸体上设置有排气螺钉,缸体与排气螺钉之间采用钢珠密封。
在所述缸头的端部连接有拉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采用全新的传感器结构,其主要由缸体、缸头、活塞和活塞杆组合而成,这样的结构形式,其结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可靠,能使吊钳尾绳拉力的测量范围和测量准确度得到较大提高,是安全起下钻的有力保证。
2、本实用新型中,活塞杆的一端由并帽与活塞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连接方式更为牢固;且在活塞上加工有定位锥形孔和密封圆孔,当活塞杆伸入至活塞时,其圆锥台段与定位锥形孔配合,圆柱段与密封圆孔配合,这样的结构方式将活塞与活塞杆装配的定位面和密封面分开,大大简化了加工工艺,更有利于批量生产,还减少了使用中的故障发生率。
3、本实用新型中,缸体与活塞杆的配合处、腔体与活塞的配合处、以及活塞杆与活塞的圆柱段配合处,分别用O形密封圈密封,这样的结构方式,使其密封性能更高,同时,在缸体与活塞杆的配合处的O形密封圈为两个,进一步增强了传感器的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中,在缸体上设置有排气螺钉,缸体与排气螺钉之间采用钢珠密封,这样的结构方式更加简单,也更加耐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拉环;2-缸体;3-接头;4-活塞杆;5-O形密封圈;6-活塞;7-缸头;8-垫圈;9-液压管线;10-并帽;11、圆锥台段;12、圆柱段;13-排气螺钉;14-油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18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