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染物排放总量智能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00819.0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4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章;刘世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白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染物 排放 总量 智能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工业污染物排放进行控制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境条件的加剧,污染的整治已迫不及待。工业污染物排放是造成空气或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的对工业污染物排放整治过程中,大致有三种手段,其一是直接处理排放的污染物,但采用该手段,需要增加投入,提高了生产成本;其二是改变生产工艺流程,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排放,该方法需要改变工艺,需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但可以一劳永逸的减少污染物排放,特别适合新建企业,对于一些已建企业则需要大的改动,进而使投入急剧增加;其三是改变原料构成,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排放,该方法同样要消耗过多的生产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对每个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限定,如采用一些控制系统对各个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监控,以使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但由于各个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量不稳定性,使得企业在一定周期下的排放量不相等,在排放量较大的周期内部分污染物无法排放,而在排放量较小的周期内,排放量并未达到限定量,因此,其排放总量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整体控制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智能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单元,设置在排放管道上的第一阀门,由主控单元控制以驱动第一阀门开启关闭的阀门驱动机构,设置在排放管道上的、对排放管道内的排放流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流量数据传输至主控单元的第一流量检测模块,在排放管道上连通设有分支管道以及连接分支管道的暂存容器;在分支管道上设有由主控单元控制的第二阀门,以及对分支管道内的流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流量数据传输至主控单元的第二流量检测模块。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改进,在主控单元上连接设有对排放管道内的流量和分支管道内的流量进行计算的计算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远程监控单元,所述的远程监控单元通过与其信号输入端相连的无线接收模块、以及与主控单元信号输出端连接的无线发送模块实现与主控单元相连。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的第一流量检测模块以及第二流量检测模块为流量计。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分支管道与排放管道连接处的排放管道内固定设有V形的缓冲板。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缓冲板的中心线与分支管道的中心线重合。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缓冲板的夹角为135°至160°。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增设分支管道,使周期内排放量较大时,将不能排放的污染物通过分支管道置于暂存容器内,而在周期内排放量较小时,将暂存容器内存储的污染物排放,使整体排放量得到均衡,提高了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整体均衡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智能控制系统,由图1所示,其包括对污染物进行排放的排放管道1、设置在排放管道1上的第一阀门2、以及采用单片机或具有控制功能的主控单元3,主控单元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设有与第一阀门2驱动相连的阀门驱动机构4,阀门驱动机构4在主控单元3的控制下,能够驱动第一阀门2对排放管道1进行导通或关闭的操作,第一阀门2可采用现有常规的阀门结构,相应的阀门驱动机构4也可以采用伺服电机等动力装置。在排放管道1上还设有对排放管道1内的排放流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流量数据传输至主控单元3的第一流量检测模块5,第一流量检测模块5可采用流量计。
在排放管道1上连通设有分支管道6以及连接分支管道6的暂存容器7;在分支管道6上设有由主控单元3控制的第二阀门8,以及对分支管道6内的流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流量数据传输至主控单元3的第二流量检测模块9,第二流量检测模块9同样可采用流量计。主控单元3对第二阀门8的控制,可以同样采用对第一阀门2的控制连接结构,通过对第二阀门8的控制,实现分支管道6与排放管道1之间的导通或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白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白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008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