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外壳正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93179.5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6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钮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H01M2/36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外壳 正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尤其是一种锂电池外壳正极。
背景技术
锂电池以超容量、安全性好、循环使用寿命长、“零污染”等优势广泛用于电站储能电源系统、邮电通讯的间断电源、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目前锂电池外壳正极的注液通道为等径的通孔,采用钢珠密封,密封效果差;由于注液通道偏心设置在端盖上,注液时存在定位困难、容易偏心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密封性好,定位准确的锂电池外壳正极,以避免注液时发生偏心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锂电池外壳正极,包括端盖,其特征是所述的端盖中心处设有正极极柱,所述的正极极柱中心处开有贯穿正极极柱和端盖的注液通道,所述注液通道的中段向外扩径后形成外段,扩径处形成密封面,注液通道设置在端盖和极柱的中心处,定位方便、准确,注液时避免发生偏心现象;采用钢珠与扩径处的密封面进行密封配合,密封性好。
作为上述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含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或这些特征的任意组合:
所述的密封面为斜面或弧面,与钢珠接触面大,配合紧密,密封效果好。
所述注液通道的中段向内扩径后形成内段,注液速度快;所述中段、内段和外段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进一步提高了注液速度。
位于所述正极极柱一侧的端盖上形成一泄压片,所述的泄压片由端盖的侧面内凹形成,当外壳筒体内部压力过大时,可以起到泄压保护作用且加工方便,防爆效果好。
所述的正极极柱呈“T”形,外部为螺旋柱,结构合理,方便装配。
所述的端盖的边缘形成台阶面,方便与外壳筒体密封安装。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将注液通道设置在端盖的中心处,定位方便、准确,较好地避免了注液时偏心现象的发生;采用钢珠与扩径处的密封面进行密封配合,密封性好;注液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端盖、2-正极极柱、3-注液通道、4-泄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锂电池外壳正极,包括端盖1,所述的端盖1中心处设有正极极柱2,所述的正极极柱2中心处开有贯穿正极极柱2和端盖1的注液通道3,所述注液通道3的中段向外扩径后形成外段,扩径处形成密封面。所述的密封面为斜面或弧面。所述注液通道3的中段向内扩径后形成内段,所述中段、内段和外段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位于所述正极极柱2一侧的端盖1上形成一泄压片4,所述的泄压片4由端盖1的侧面内凹形成,可承受20公斤的压力。所述的正极极柱2呈“T”形,外部为螺旋柱。所述的端盖1的边缘形成台阶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31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