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式无针注射加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9027.8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6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莫海军;林志生;邱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30 | 分类号: | A61M5/3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式 注射 加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无针注射的加压装置,属于医疗产品领域。
背景技术
1.无针注射给药是利用瞬间产生的高压高速药液向动物或人体皮下注射一定剂量的流体,属于注射器具领域。无针注射是经皮给药的一种新途径,与传统针刺药物注射相比,无针注射器可以自行注射、操作方便、安全、注射时无疼痛感、注射效率高以及注射后药物吸收率高的特点,无针注射技术在临床医疗及家庭保健方面的应用日渐广泛。
2.一般机械式无针注射器推进装置是利用压缩弹簧的高压弹射作用推动注射器药管从而喷射出药液,所需弹簧弹力较大,无法通过手动直接加压。
3.由于所需高压及外形重量限制,直接设计和安装在注射器本体上的机械加压装置难以实现,目前尚未有较成型的一种实现方法。
4.传统的机械式加压装置体型较大,结构比较复杂,不便于携带和操作。
5.为便于家庭使用,加压装置必须保证安全可靠,操作简便,轻盈易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的机械式无针注射加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机械式无针注射加压装置,包括底座和上盖,所述上盖的后端通过铰链与底座后端相铰接,
所述底座的中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无针注射器的安装槽,所述底座沿两长边对称地设置有两条槽形导轨,导轨内均设置有可沿导轨往复移动的拉杆,两根拉杆的后端通过横杆垂直连接,所述横杆上设置有可随拉杆同步前后移动的顶杆;
所述上盖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加压操作加压手柄,所述上盖的两长边则通过铰链分别与两根连杆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位于导轨内且通过铰链分别与所述拉杆的前端相铰接。
所述上盖在打开时横杆及顶杆向后移动,穿过上盖与底座的两个铰接支座的中间位置并伸到底座之外。所述底座后端设置有供顶杆穿过、用于支撑顶杆的通孔,使其在加压过程中保持足够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利用四杆机构实现无针注射器的加压。同时将加压机构设计为一个盒子形状,既可以加压又可以作为盒子来放置无针注射器,便于携带。当上盖合上时,完成加压动作。当上盖打开时拉杆和顶杆退到最大位置,并超出底座,伸到底座之外,其目的是保证加压装置的总长度尺寸与注射器长度尺寸基本一致,从而达到结构紧凑的目的。
上盖的最大转动角度满足顶杆的最大移动行程,其最大行程略大于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体积小巧,通过设置拉杆、顶杆、连杆等四杆机构实现无针注射器的加压,安全可靠,操作简便,轻盈易懂,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械式无针注射器加压装置展开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座及上盖后端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械式无针注射器加压装置闭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械式无针注射器加压装置展开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所示为:1-加压手柄;2-上盖;3-连杆;4 -拉杆;5-导轨 ;
6-底座;7-横杆;8-通孔;9-顶杆;1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实施例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机械式无针注射加压装置,包括底座6和上盖2,所述上盖的后端通过铰链与底座6后端相铰接,
所述底座6的中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无针注射器的安装槽10,所述底座6沿两长边对称地设置有两条槽形导轨5,导轨5内均设置有可沿导轨5往复移动的拉杆4,两根拉杆4的后端通过横杆7垂直连接,所述横杆7上设置有可随拉杆4同步前后移动的顶杆9;
所述上盖1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加压操作加压手柄1,所述上盖1的两长边则通过铰链分别与两根连杆3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连杆3的另一端位于导轨5内且通过铰链分别与所述拉杆4的前端相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6后端设置有供顶杆9穿过、用于支撑顶杆9的通孔8,使顶杆9在加压过程中保持足够的强度,防止顶杆9弯曲或偏移。
当无针注射器需要加压时,需先将上盖2打开到最大位置,这时拉杆4和横杆7及顶杆9退到最大位置,并伸出底座6之外。这时,顶杆9前端与通孔8平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90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刺棉盒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油橄榄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