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唇形密封圈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3048.9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2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由鑫;梅俊杰;马佳;刘雪峰;张戈;蒲新颖;赵京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裕泰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00 | 分类号: | F16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11395 | 代理人: | 李向东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石油及化工装置等使用密封件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唇形密封圈。
背景技术
密封圈作为一种常用机械零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主要起到防液体,防气体泄漏的作用。随着密封圈使用的广泛,也对其提出了更多的苛刻条件。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密封圈通过嵌装弹簧来实现密封功能,因而,生产出来的密封圈绝大多数都是由弹性体本体进行密封,密封力主要都是由系统本身及密封圈唇体自身弹性提供。因此,在低压的环境下,密封系统带来的压力变小,主要靠唇体自身提供密封力,随着磨损及材料的老化,密封性能不能得以保障。
并且,在密封深沟槽时,一般采用普通单弹簧槽密封,进而造成密封唇壁过厚,弹簧对双唇弹性补偿能力减弱,密封效果较差。
针对现有技术中用于深形沟槽的唇形密封圈密封效果较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唇形密封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深形沟槽的唇形密封圈密封效果较差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唇形密封圈包括唇形圈体,唇形圈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安装有第一弹性补偿元件,第二凹槽内安装有第二弹性补偿元件。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均为环形凹槽,第一弹性补偿元件与第二弹性补偿元件均为圆环状的螺旋弹簧。
进一步地,螺旋弹簧由扁带型金属绕制后首尾连接为圆环而成型。
进一步地,环形凹槽的开口小于螺旋弹簧的弹簧截径。
进一步地,螺旋弹簧为不锈钢螺旋弹簧或合金螺旋弹簧。
进一步地,唇形圈体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
通过本实用新型,在唇形密封圈的唇形圈体上设置两个凹槽,每个凹槽内分别安装弹性补偿元件,一方面两个凹槽的设置能够减小密封唇壁的厚度,另一方面两个弹性补偿元件的设置能够增强弹性补偿能力,从而使得唇形圈体在用于深形沟槽时,密封效果更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唇形密封圈的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螺旋弹簧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螺旋弹簧制造成环状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唇形密封圈的垂直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唇形密封圈包括唇形圈体和弹性补偿元件,其中,唇形圈体上唇形圈体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该实施例中两凹槽均为环形凹槽,第一凹槽内安装有第一弹性补偿元件2,第二凹槽内安装有第二弹性补偿元件3,第一弹性补偿元件2为圆环状的螺旋弹簧,与密封圈的上唇1邻接,第二弹性补偿元件3也为圆环状的螺旋弹簧与密封圈的下唇4邻接。
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唇形密封圈,在唇形密封圈的唇形圈体上设置两个凹槽,每个凹槽内分别安装弹性补偿元件,一方面两个凹槽的设置能够减小密封唇壁的厚度,另一方面两个弹性补偿元件的设置能够增强弹性补偿能力,可以实现径向弹力补偿及预紧力稳定,同时唇形圈体的结构以及与螺旋弹簧的配合作用可以使密封圈在低压至高压的深形沟槽环境下使用,从而使得唇形圈体的密封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弹性补偿元件均采用圆环状的螺旋弹簧,凹槽相应设置为环形凹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采用其他形式的弹性补偿元件以及相应的凹槽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圆环状螺旋弹簧可由扁带型金属绕制后首尾连接为圆环而成型,与直线型金属绕制的螺旋弹簧相比,产生的弹力补偿更大,从而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如图2所示,连接成环之前,首先由扁带型金属材料绕一中心线C旋转弯曲,从单螺距起始点A绕制至单螺距终止点B完成一个螺距,周而复始,直至预定长度的螺旋弹簧绕制完成。如图3所示,将绕制完成的螺旋弹簧首尾连接后,得到圆环状螺旋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裕泰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裕泰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30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阀
- 下一篇:一种多重密封油缸用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