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溶、烘干、尾气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82983.3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7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顾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高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1/14 | 分类号: | F26B11/14;F26B23/10;F26B25/08;F26B25/00;A23F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1633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烘干 尾气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渣烘干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脱溶、烘干、尾气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茶产品生产厂需要将大量的干茶叶浸泡用于生产茶液、茶饮料和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如咖啡因、茶多酚、有机溶媒等)等,浸泡后的湿茶渣经过烘干后,具有很多功效如:制作茶叶枕、涤丝质衣物、驱蚊、杀菌作用等作用。
目前,大多数茶产品生产厂烘干处理湿料茶渣的方法是将湿茶渣放入带有夹套的滚筒内,夹套设置在滚筒的内壁上,夹套内通入高温导热油,通过导热油散发出的热量将湿茶渣干燥烘干,最终在滚筒内获得干茶渣,然而,湿茶渣层层堆积在滚筒内,堆积在底部的茶渣很难被烘干,因此,需要花费长时间才能将茶渣上的水分烘干,这样无疑是降低了烘干速度、增加了劳动成本。而且,需要人工一次次的将茶渣铲入滚筒内,然后通过导热油烘干,具有生产不连续、处理能力低的缺点。大量堆积在茶叶厂内湿茶渣若不及时处理,湿茶渣会霉烂、发臭,使人恶心。
此外,湿茶渣被烘干时释放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热量,而且湿茶中还含有部分有机溶媒,有机溶媒是一种抗生素,有机溶媒可用于生产药物,有机溶媒的沸点比水高。然而,大多数茶产品生产厂将该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仅造成了热量的浪费,而且有机溶媒没有被完全利用,造成了有机溶媒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烘干脱溶效率高、尾气得到充分利用的脱溶、烘干、尾气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脱溶、烘干、尾气利用装置,它包括集渣槽、第一干燥筒、第二干燥筒和第三干燥筒,第一干燥筒、第二干燥筒和第三干燥筒的结构相同,第一干燥筒由夹套、螺旋杆和电机组成,夹套设置在第一干燥筒内部,夹套的内外夹层之间通有导热油,螺旋杆设置在夹套内部,电机安装在第一干燥筒上且电机与螺旋杆连接,第一干燥筒一端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第一干燥筒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的第一干燥筒的出料口与第二干燥筒的进料口连接,第二干燥筒的出料口与第三干燥筒的进料口连接,集渣槽位于第三干燥筒的出料口下方。
它还包括双效浓缩器和管道,双效浓缩器的进气口与管道的管尾连接,管道的管口分别连通第一干燥筒、第二干燥筒和第三干燥筒的夹套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干燥筒的出料口与第二干燥筒的进料口连接,第二干燥筒的出料口与第三干燥筒的进料口连接,启动第一干燥筒、第二干燥筒和第三干燥筒上的电机,三个干燥筒内的螺旋杆在夹套内转动,螺旋杆可带动湿茶渣在夹套内移动,当从第一干燥筒的进料口投入湿茶渣后,湿茶渣依次经第一干燥筒的出料口进入第二干燥筒,第二干燥筒的出料口进入第三干燥筒,最后烘干后的茶渣经第三干燥筒的出料口排到集渣槽内收集,在以上过程中,第一干燥筒、第二干燥筒和第三干燥筒内的水和有机溶媒被导热油加热汽化后进入双效浓缩器内,从而被双效浓缩器再次利用生产抗生素,避免了有机溶媒和热量的浪费。(2)湿茶渣被螺旋杆从进料口侧推到料口侧时,螺旋杆使湿茶渣在夹套内不断翻滚,因此,导热油与湿茶渣充分接触,提高了烘干湿茶渣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渣槽,2-第一干燥筒,3-第二干燥筒,4-第三干燥筒,5-管道,6-夹套,7-螺旋杆,8-电机,9-进料口,10-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脱溶、烘干、尾气利用装置,它包括集渣槽1、第一干燥筒2、第二干燥筒3和第三干燥筒4,第一干燥筒2、第二干燥筒3和第三干燥筒4的结构相同,第一干燥筒2由夹套6、螺旋杆7和电机8组成,夹套6设置在第一干燥筒2内部,夹套6的内外夹层之间通有导热油,螺旋杆7设置在夹套6内部,电机8安装在第一干燥筒2上且电机8与螺旋杆7连接,第一干燥筒2一端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9,第一干燥筒2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0,进料口9和出料口10均与夹套内部连通,所述的第一干燥筒2的出料口10与第二干燥筒3的进料口9连接,第二干燥筒3的出料口10与第三干燥筒4的进料口9连接,集渣槽1位于第三干燥筒4的出料口10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高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华高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829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余热的板材烘干窑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冰箱的膜状加热组件